中日微观:走向东亚共同体的三种可能性

2005年,第一届东亚峰会就将召开,这意味着东亚地区从“10+3”合作机制向“东亚共同体”目标跨出第一步。

中国同东盟开始FTA交涉,成为促进整个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圈形成的“第一推动力”,已经或正在触发日、韩也分别与东盟磋商缔结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可能出现了3个“10+1”。尽管日本国内外媒体报道说,日本加强同东南亚国家的对话,带有明显的同中国“竞争”、“对抗”的意识,但是,这种主观上的竞争、对抗意识的背后,或许正是东亚地区走向机制性经济合作的一种不以某些保守政治家个人的意志和信念为转移的客观要求和趋势使然。当前,一条以东盟为主导、以“10+1”和“10+3”为主体、以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两个轮子的、逐步实现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的道路已经展现在东亚各国面前。今后,东亚走向自由贸易区将会有“交织式”、“板块式”、“积木式”3种可能的途径:

(1)3个“10+1”交织模式。中日韩三国通过发挥各自优势,来支持东盟一体化进程,深化各自与东盟的合作,同时注意加强3个“10+1” 间的协调,那么,最终就有可能实现以“10+3”为主体的东亚自由贸易区。

(2)FTA+中日韩:两个板块的结合。中国有句俗话:“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当中日韩三国分别有点“舍近求远”,到美洲、到东南亚或东南亚的某个国家去寻找双边自由贸易伙伴的时候,也需认真探索在我们这地缘相近的三国之间如何加强经济合作,乃至在我们三国所处的整个东亚地区如何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途径。目前,在世界GDP居于前列的国家中,只有中、日、韩三国至今没有参加区域自由贸易区。在“10+3”框架下,加强中日韩三国合作,对于推动实现以“10+3”为主体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中日韩合作与东盟并列,是“10+3”合作机制的两个重要板块。今后,通过中日韩合作的发展和东盟一体化进程的深化,也可能出现通过中日韩与东盟这两大板块的结合而形成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模式。目前,中日韩已经形成三国首脑定期会晤机制。今后,中日韩三国要进一步形成加深合作的政治决断,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改善三国之间、特别是中日、韩日之间的政治关系。中日韩合作与东盟两大“板块”合成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减少FTA交涉的对象数目,大幅度缩短交涉所需时间。当然,在加强中日韩合作这个板块的时候,也需要加强同东盟之间的协调,形成中日韩与三个“10+1”之间并行不悖、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格局。

(3)“积木”模式。这里所说的“积木”模式有两个含义,其一是通过加深整个东亚地区各国或地区之间在投资保护、金融、流通、技术合作、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如同“积木”似地步步构筑东亚地区合作机制;其二是在邻近国家的某些省(日本的县)、地方之间,推进地方层次的“经济联系紧密化协议”,通过加强各国地方层次的合作,如同“积木”似地来一步步构筑整个东亚地区的合作机制。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