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靖国神社问题作梗,今年的中日关系发展呈现为一种很不平衡的状态:能够绕开靖国神社问题的各种关系继续得到发展,而绕不开靖国神社问题的各种关系发展则遇到严重阻碍。这个事实在一方面表明,中日关系的背后存在着一股不以个人意志或信念为转移的、客观的推动力量,这股力量归根到底就是先进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两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这个事实在另一方面也表明,目前的中日关系极不正常。
这种极不正常的状况正在产生日益增大的负面影响。首先,政治关系冷淡开始影响、阻碍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经济问题政治化和技术问题政治化的倾向有所加重。近来日本国内不断出现的、令人感到费解的关于停止对华日元贷款的议论,应该说与两国关系不正常有很大关系。在中国国内,某些可望达到互利互惠效果的中日大型经济合作项目的决策则受到民间情绪化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正如有的专家所指出,如果两国政治关系不冷,中日之间完全可能签署几个大型的、符合21世纪发展水平的经济合作项目,经济交流应该更加活跃。
中日间的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如东海海域的争端)相互“火上浇油”,导致两国部分民众之间相互反感的情绪化倾向有所增强。某些针对对方国家的过激行为(比如日本右翼冲击中国驻大阪领事馆、中国某些地方的球迷针对日本足球队的不友好举动等)也有损于两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和地位。而在两国之间严重缺乏政治互信的情况下,存在着由于偶然性突发性事件导致两国间发生严重的战略误解的危险性。 在能源供应与开发等本来可能成为两国巨大的“合作平台”的领域,出现了经济利益问题与主权争端问题互相纠缠的复杂化趋势。众所周知,保证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供应,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对于中日来说,能源问题是最需要合作的领域,也是最应当避免冲突与对抗的领域,在政治关系不正常的情况下,双方难免出现一些过激反应。
不久前,胡锦涛主席在会见河野洋平议长时表示,妥善处理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是当务之急,这个问题拖的时间越长,对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伤害就越大,也越不利于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11月,胡锦涛主席在会见小泉纯一郎首相时再次强调,两国政治关系困难的症结是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我们希望日方妥善处理这个问题。
胡锦涛主席指出,发展长期稳定的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今天比过去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日双方特别是两国领导人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积极推动两国关系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明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这个敏感之年也将是中日关系“不进则退”之年。为了使2005年不成为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之年,而成为推动中日关系“再正常化”的契机之年,亟须两国领导人、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迅速及时地做出巨大的努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30 |
|
![]() |
2025/6/30 |
|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