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内阁府12月18日发表了一份《外交舆论调查》,反映出日本民间的厌中情绪急升,创下历史新记录。面对中日两国民间对立情绪的日益升级,日本所有的媒体,无论其政治立场如何,都在显要的位置迅速作出反应,对此进行追踪报道和深度分析。
反观中国国内媒体,其反应方式令人置疑。12月19日,国内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中新网抢先一步,以《日本人对美国最友好 最不喜欢朝鲜》为题,介绍了这份由日本政府倡议组织的民意调查。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条新闻的来源竟是俄罗斯新闻网。近在咫尺的日本消息,竟然要辗转向俄罗斯“取经”,让人摸不着头脑。更关键的是,日本舆论最为关心的、也可以说是这项调查核心内容的中日两国民间情绪对立,竟然只字未提。凡是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日本人追随美国那么多年,崇拜美国是当然的。北朝鲜这位“穷兄弟”尽给日本添麻烦,又绑架了日本民间人士,普通的日本民众自然不会笑脸相迎。经过这样的“加工”和“剪裁”,这条颇具冲击性的新闻顿时变得索然无味。
到了12月20日,中新网终于珊珊来迟,以《日本人亲华比例降至37% 创近20年来最低》为题,正面“接触”到这份民意调查。但即便是正面“接触”,也是简单地涉及到一些枯燥的数字,对日本民间厌中情绪的滋生、发展、演变过程没有作任何的分析。相反,拿出一份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今年9、10月份作过的调查作为挡箭牌,强调超过半数的中国民众对日本抱有不亲近感等等。在这样一种“精心”编排的过程中,编者似乎找到了某种平衡点与心理慰藉。
但这种带有强烈主观意图的编译,只能是误导读者,扭曲新闻的客观性。围绕日本民众的厌中情绪,事实上中日媒体都曾涉及过这一话题。亚洲杯足球赛上中国球迷的反日情绪,曾经强烈冲击到日本社会的各阶层。中国民众有强烈的反日情绪,作为问题的另一极,日本民众滋生厌中情绪,这本身很正常,根本就没有必要羞羞答答,躲躲闪闪。
我们不能将自己扮成真理和正义的化身,我们有权以我们的愤怒和抗议来阐释我们的主张,但我们同时也应该以宽广的胸怀和足够的雅量来平等地正视对方的反应。中国的民意是一枝风向标,而日本的民意何尝又不是一枝风向标呢?
两国民意的恶化显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存在这样严峻的问题,双方就要拿出诚意想方设法予以解决,而要解决则首先需要了解事情的原委。在这方面,新闻媒体承载着重要的使命。日本人为什么会产生厌中情绪?日本人有日本人的看法,我们可以不同意甚至反驳他们的看法,但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把握他们的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
有一点是肯定的,闭了眼无视新闻的真实,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任意编排剪裁,其结果只能是损害新闻工作的客观真实与尊严,也根本无助于中日关系的健康良性发展。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3/5 |
|
![]() |
2025/2/19 |
|
![]() |
2025/2/18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