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微观:中日关系亟需“再正常化”(上)

2004年,中日关系又经历了很不平静,很不正常的一年。

1月1日小泉首相第4次参拜靖国神社,给其后一整年的中日关系投下了浓重的阴影。

由于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中日首脑互访已中断了3年多,两国政治关系越来越冷。

与此同时,中日经贸关系继续大步发展。2003 年两国贸易额超过1300亿美元,其增幅是前所未有的。2004年贸易额可望再上一个台阶,超过1600亿美元。日本曾连续10年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在今年5月东扩后超过日本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但日本仍是我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我国则是日本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对于日本来说,虽然目前美国还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但统计显示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会是日本最大经济伙伴。与此同时,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继续扩大,截至今年10月底,日本对华投资项目达3.1万个,实际投入461亿美元,按实际投入金额排序,日本是仅次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和美国的、中国吸收外资第三大来源地。

中日经贸关系的不断扩大和顺畅发展,表明中日经济优势互补的特点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更加突出,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有其客观的必然性,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促进中日经贸关系的作用很大。显然,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势头与两国政治关系的冷淡形成了鲜明对照。 在中日政治关系冷淡的情况下,两国地方政府和经济团体之间的交流继续扩大,中国一些地方领导人纷纷赴日访问并推动与日本各地之间的经贸合作。两国之间已结成友好城市达226对以上。

中日两国政党交流也相当活跃。今年9月访问中国的日本国会议员达115人(包括自民党议员54人,民主党议员51人),由执政党和在野党同时组建大型代表团来北京访问,这在中日外交上尚属首次。北京的日本大使馆声称“从未这样忙过”。现在,中国共产党与日本的执政党、在野党之间都已形成或正在形成交流渠道。

两国文化交流也出现了一些新气象。今年6月日本大相扑访华,9月北京举办日本电影周,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中日两国关心对方国家,希望学习对方国家语言,接触对方国家文化的人愈来愈多。

在中日韩、“10+3”、有关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等多国或地区合作中,中日也加强了协调与合作,反映了双方在地区与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利益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多边高于双边、地区高于双边”,不把双边分歧带入多边或地区合作,已成为两国之间的默契。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