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经典

因不知,无缘于初赛和复赛,是偶然,却品尝到了最后的经典。2004年10月9日,央视名主持朱军、周涛联袂主持了一台《CCTV朗诵艺术大赛颁奖晚会》,漫无目标的手持遥控器选台,却被这台晚会牢牢地定格在了激荡人心的电视机前……

朗诵,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之一,本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朗诵的内容也大多是经年流传的诗词歌赋、精美散文等等,其间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充满了节奏和韵律之美,在充分表达和展现吟诵者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的同时,也带给了欣赏者心神俱驰的完美的艺术享受。而本次大赛拟或可以这样说,让人们品味了一次丰盛的文化大餐,咀嚼了一道道精致味美风格各异的文学佳肴。

晚会共分四个篇章,第一篇章名曰《金色号角》,以朗诵李大钊的《青春》、郭沫若的《雷电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臧克家的《有的人》、戴望舒的《雨巷》等精美散文拉开序幕。舞台布景各异、轻歌曼舞烘托、古筝琵琶煽情,把一台活色活香的高雅艺术盛宴,就这么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一轮银盘高挂苍穹,洒下漫天光华,映照得那娴静的荷塘里的绿油油的荷叶也愈发显得羞人答答,幽婉的钢琴声中,吟诵者童凡沿着塘边小路缓缓踱来,向人们娓娓道来朱自清那《荷塘月色》下的心境。这一幕,这一瞬,令人不觉呆住,因为人们的眼前呈现的再也不是小时候在教科书上看到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一出《荷塘月色》秀,让人们不知不觉的已沉醉在荷塘中,溶化在月光里……

接下来,郭凯敏那感情充沛的《雨巷》朗诵让人们尚未能从《雨巷》中走出来,央视播音员罗京又以呛忒忒忒、忒忒呛的一出纯正的京剧唱腔把《雨巷》重新演绎了一把,可谓以画龙点睛之笔,给第一篇章推上了最后的高潮。

第二篇章取名《古色青铜》则属典型的风·雅·颂之精华荟萃,在这里,屈原的《橘颂》、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刘禹锡的《陋室铭》等,被吟诵者们以其美轮美奂的文学形式,一次又一次的把人们带入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享受的完美顶点。尤其是,伴随着黄灿激情澎湃的朗诵《短歌行》的同时,京剧大师们在台上也铺开了曹操《横槊赋诗》的京剧片断阵仗,把个奸雄曹操那“绕树三匝,何处可依”、“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心境,与吟诵者相辅相彰,诠释得那样淋漓尽致,更让人们同时得到了双重的艺术享受。

第三篇章为《蓝色风铃》,以高尔基的《海燕》、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等外国文学之精品主打,其中尤其让人难忘的是舞台上那飞翔于怒涛骇浪之中的矫健的海燕舞,再配以朗诵者那抑扬顿挫、激情万丈的表演,让人们通过朗诵和舞蹈,领略了那逆境拼搏、勇往直前的海燕精神,也透过朗诵者那嘴角的微微冷笑,低沉的蔑视目光,分明让人们看到了海鸭的猥琐和愚蠢。

收尾篇章名为《红色热土》,《松树的风格》、《白杨礼赞》、《乡愁》等一篇篇让人如醉如痴、令人情怀激荡的精美名篇,被央视播音员们以深厚的艺术修养、精湛的技艺,演绎得犹如三维立体动画般,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老播音员齐越、夏青那亲切的声音也透过《焦裕禄》、《将进酒》的录音片段,让人们再一次领略了他们那永不退色的魅力,而最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老播音员方明以一首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以他那犹如古越钟声般的铿锵之音,一下子就把人们带进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之中。

两小时的激动、两小时的沉醉、两小时的对祖国文化艺术瑰宝的痴迷,让我们深深的醉了,谁让我们这些“绕树三匝,无处可依”的海外游子太需要这样的文化盛宴来填补自己那空虚的心灵了呢?愿中国文学异彩连连,望央视朗诵大赛届届辉煌,光耀九州。(本文作者系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