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漫话:体育与“恨”无关

在网上看到以下这句话:公元2004年7月24日,日本国家足球队,在重庆惨遭“轰炸”。原来,在亚洲杯重庆赛区日本队和泰国队的比赛中,中国球迷狂热地支持泰国队,对日本队则报以嘘声。有人说,看球的时候,重庆人想到了抗战时日本对重庆的大轰炸,所以今天也狠狠地给日本队一个“精神轰炸”。日本的电视台还播出这样的画面:载着日本队球员的巴士开过来,一群人冲着巴士喊:小日本滚出去……几天来,日本政要纷纷出面指责中国球迷对日本队“太不客气”,没想到足球给已是磕磕碰碰的中日关系又加了一层霜。

中国球迷的民族感情似乎已经走到了一个误区,或者说退步了。我们不否认体育与民族精神有关,它更与和平、友谊有关,与力量、美感有关,但它与“恨”无关。说到体育与民族感情的关系,有一个难忘的例子。1981年,在香港,中国男排在先丢两局的情况下以3比2力克韩国队得以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出线,北大的学子们就此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如果说那时的体育确实让中国人感受到了团结与激奋的民族精神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在重庆球场上看到的则是恶作剧似的排外的“民族主义”了。

每一场体育比赛都由两个要素组成——球队与观众,球员的表现固然重要,球迷的作为也事关重大,或欢呼或鼓劲,人们的身心得以涤荡,这一切都源于对体育竞技美的欣赏与热爱,球迷也肩负着传播体育精神的重任。曾几何时欧洲的“足球流氓”让绿茵场蒙羞,那些人借着体育之名滋事妄为、发泄私愤而为人所不齿。而今天中国球迷以一场体育比赛来渲泄国恨家仇,狭隘的民族感情表露无余。请不要忘记1985年,北京工体那个“5·19”不眠之夜,球场成了愤怒的海洋,北京彻底陷入了混乱。祈愿那样的景象不要在7日之夜的中日决战中重演。

中国正走上一条和平崛起之路,以实现大国强国之梦,大国国民众应以理性和成熟的心态去面对事件。中国足球要走向世界,中国球迷也要走向世界。球迷的“仇日”可能还有一个原因。这些年日本和韩国的足球水平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实这是亚洲足坛的骄傲,但是有些球迷就无法忍受这一“残酷”的现实,不去欣赏、吸取别人的长处,而是对竞争对手日本队、韩国队恶言相加,还美其名曰“爱国行为”。平心而论,日本队在本届亚洲杯上的表现是很出色的,他们“忍辱负重”,顽强进攻,屡屡创造奇迹。这些难道不是为亚洲杯添彩吗?中国球迷的“抗日”有失东道主和大国的风范。

体育与“恨”无关,体育能使人们打破民族、宗教和政治的隔阂走到一起,在体育精神的光辉照耀下,人们泯灭仇恨,增进理解。我们不会忘记,一场足球赛能让交战的两个国家暂熄战火,大家以看球赛为先,民族的交锋让位于高贵的体育竞技。70年代“乒乓外交”成功地让中美两个大国走到一起,体育肩负过外交与世界和平的使命。我们为什么不能设想,体育交流也能化解中日关系的隔阂,增进中日间的民间交流?如果这一天真能到来的话,那是体育精神的胜利,更是中国的幸事,日本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