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杯足球赛重庆赛区,迎接日本足球队的是中国球迷排山倒海的嘘声。这支号称傲视亚洲的精锐之旅,除了要承受比赛的激烈节奏外,还要接受中国球迷对他们“历史再认识”的教育洗礼。更有甚者,在比赛前按常规奏响日本国歌时,全场嘘声一片,近五万名观众齐刷刷故意坐下,表达对日本国歌的无视和对日本的强烈不满。而武警则神色紧张,在日本观众席边随时待命以防万一。
重庆球迷是火热的,他们无私地把掌声和热情“奉献”给与日本队对阵的任何一支球队,包括那些当年玩“默契”搞定中国足球队的西亚兄弟。重庆球迷的“重拳出击”,引起中日舆论密切关注,日本舆论惊呼重庆已成为中国“抗日”的重要阵地,一些右翼舆论甚至将这一事件归结为中国近年来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结果。有意思的是,《中国青年报》作为官方喉舌,也对球迷的这类行动作出了异例的批评。这份报纸呼吁球迷别把体育与政治扯得太近,“球迷们在错误的地点,用错误的方式,表达了与公共体育相悖的情绪。”作为日本队的主教练,又兼有“外来和尚”好念经特征的济科也站出来为日本队打抱不平:“中日间有政治的问题,但这和体育无关。”
赛前演奏参赛国国歌,这是国际性体育大赛的惯例,作为东道国球迷,在这种场合保持静肃和敬意,这是一种最根本的礼节。日本国歌君之代、包括那面太阳旗,曾经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留下过惨痛和屈辱的记忆,重庆当年饱受过日本皇军的狂轰烂炸之苦,重庆球迷有千万个理由来表达他们反对日本军国主义、要求世界和平的最高理想。但是,球场上体现的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体现的是重在参与的和平合作观念。在这块圣洁的竞技场上,强调的是公平正义和挑战极限的崇高体育精神,它与政治上的仇恨、误解、杀戮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
重庆球迷们希望以他们的嘘声、以他们的愤怒来震醒日本的这群足球选手,并期待他们能够正视历史、反思历史。在这里,体现出的是几个无法回避的严肃问题。第一,这批足球运动员是作为体育选手来参加亚洲杯,他们的身上并不肩负“神圣”的政治使命,甚至他们都没将自己定位为“亲善大使”,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是为比赛而比赛,为证明自己是亚洲足球强手而来。强行将他们拖入政治的漩涡,这对他们很不公平。第二,我们希望日本正确认识历史,可以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虽然事实已证明我们的几十年努力并未得到预想的结果,但我们依旧不能以单方面的、强行的、急风暴雨般的方式来按住这批原本与政治无关的体育选手的头,让他们在接受中国人民“再教育”之后充当历史的镜子,再去教育广大受“蒙骗”的日本人民。这种强人所难的做法不符合泱泱大国的风度,其效果也是颇令人怀疑的。
从根本上讲,亚洲杯球场上的“反日”浪潮,凸现出的是中华文明根深蒂固的泛政治化情结。政治是政治,体育是体育,经济是经济,彼此间不可能没有联系,但也有其独自的发展空间和轨道,完全混淆和重叠,就会引申出许多问题来。中国的儒家传统,将社会生活的一切层面泛政治化,任何东西,都要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在政治的座标轴下过滤和审视一把。于是乎,三菱越野车质量、日航服务、东芝电脑性能、京沪高铁等等,都远远超越经济的层面,而将之定位为中日“民族对立”之激烈冲突。随着因特网快速普及,中日舆论短兵相接日趋频繁,这种泛政治性的趋向更是走向泛滥。
曾经,毛周一代的中国领导人主张“寄希望于日本人民”,但这种价值判断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泛政治化色彩。 如今,日本国家整体右倾化,日本人民的选票逐步倒向右翼,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感觉到毛周“寄希望于日本人民”的想法只不过是一个虚幻理想,而这个梦幻一旦破灭,清醒之后剩下的是什么?是某种“上当受骗”的屈辱和格外放大的日本人的可恶,包括那种寻求突破的焦灼心态。而这次亚洲杯上重庆球迷拉日本选手“祭刀”的现象,可以说是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这种思绪。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30 |
|
![]() |
2025/6/30 |
|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