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二三事

“京九铁路通车,沿线农民路边观看,车上一女乘客来例假,换纸后扔出窗外,纸迎面贴在一农民脸上。农民拿下看到:“我靠!这车是快,飘张纸能把鼻子打流血!”无独有偶。一日,笔者正沿吴中路喁喁而行,身旁一公交车飞驰而过,刚闻咳嗽声过,只听“啪”的一声,一口浓痰,不偏不倚,犹如武林高手甩出的飞镖般,快速、精确的正中笔者眉心。伸手抹下这不知有无“非典”病菌的腥臭黄痰,虽气炸连肝肺,挫碎口中牙,但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载着“痰”道高手的汽车飞驰而去。害得笔者一路小跑回家,用药皂差一点把脸上的老皮搓掉,自此后,每天不停搓脸、量体温,直到自我监控满两周后,方才放心。可喜的是, 此事过后,有朋友说我脸皮变薄了……但从那以后,笔者是非人行道不走,没有人行道,就在路边的草地上淌一条路出来,反正鲁迅都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居住的小区,靠马路一侧,是宽约六十米长近二百米的一条丘陵状的露地公园。亭台楼阁、假山瀑布错落有致的分布于其中。细细白白的碎石铺就的一条小路,贯穿始终。时值五、六月份,正是鲜花盛开、争奇斗艳之季。清晨,踏着晨曦,散步于其中,鸟语花香、清风习习,令人精神为之振奋。夜间归来,是必要绕道经过其中的。月色下,假山旁,楼阁中,对对双双,相偎相倚,羡煞路人。暗香浮动,却又不知是脂粉香还是花香了。
忽一日,正午归来,却见烈日下,几妇人汗流浃背的穿梭于鲜花丛中。正钦佩这些护花使者的辛劳之时,却发现她们人手一大把鲜花,怪不得正值鲜花盛开的时候,花儿却在日益减少。原来是这些摧花使者在作怪。看着这些不辞劳苦的摧花使者们,不由得想起了去年国庆节的一幕。那时笔者刚刚回来不久,上海卫视连续几天,反复播报着一条新闻,记得当时主持人是这样说的:“国庆其间,徐家汇港汇广场,为庆祝全国人民的节日,用八万只桔子,沿港汇正门台阶,摆成国庆图案。桔子图案,摆放一周庆国庆的同时,也检验了一次申城人的素质。一周下来,桔子秋毫无损,一个不少。”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看了这个消息,不由得一阵兴奋,实在是我们这些海外华人,在国外所受的国人素质之牵累,太多太多了。住下一段时间后,由其是看过“摧花”一幕,感觉“桔子”之事,大有炒作之嫌。徐家汇平时也是人流如潮,又有保安的严密监控,试想,众目睽睽之下,一向精明过人的上海人,怎么肯冒当局之大不韪,去偷一只桔子。思来想去,好象笔者才是刚来的上海滩新“港督”(上海话 “傻瓜”)。

上海还有一怪现象,就是要饭的(不!确切地说,是要钱的,因为他们从不要饭)多集中在老外集中的住宅区、宾馆,或老外们经常光顾的酒馆、酒吧等。若在这类地方,你碰到一对夫妻背一小孩,称被盗或给孩子看病钱全部用光,无钱回家者,千万不要发恻隐之心,因为一天、两天、一个月甚至几个月后,他们还是在原地要钱,是永远回不去家的。况且,给少了没准儿挨个白眼或换来一句:“死相,打发要饭的呢?”奇怪的是,致力于提升上海整体形象的当局,好象并不大理会此事,也算是都市的不谐和音吧!(本文作者系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