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景谈天:方块字的功与过

秦朝位列对中华文明有最大影响的秦、唐、明、清四大王朝之首,它的功绩不仅仅是表现在奠定了中国封建专制体制和中央集权政治的总体框架,不仅仅是单单统一了度量衡,也不仅仅是接续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修筑的长城使其成为闻名于世的万里长城,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大功绩是它还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从而使处于中国境内的所有地域民族操各种近乎独立语种的地方方言使用群体,都能通过这被统一了的方块字,使彼此的思想感情得以沟通、交流,而且,随着这种交流的加深,人们对此种统一的文字的逐渐认可,从客观事实上还潜移默化的奠定了国人的万世大一统思想基础,从而使中华文明得以一脉相承,延续至今。

自从始皇帝赢政下令把全国的文字简化成一种共同的”小篆”,并经过一段试行后最终确定为一种由点、横、竖、撇、捺等线条像搭积木一样组合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没有字母但却能表达各种意思而外型固定、不容易变化的”隶书”体小方块字,古老的中国人民就有了一种共通的语言交流工具。从此,在中国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的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虽然,统一是主流,但分裂也是经常发生的,有时甚至是长期的,如: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南宋时期等,但无论怎样分裂,无一例外,诸国都以使用”方块字”为正统正宗,即使强大如北魏王朝的少数民族政权,亦奉”方块字”为正朔。而一经统一,没有语言障碍的人们,人际之间立即水乳交融,安居乐业再无隔阂。可见,”方块字”成为了维系中华大家庭关系的唯一纽带。这是”方块字”的第一大功绩。联想今日,即使是激进的台独首领阿扁,亦是无可奈何的在使用着”方块字”阐述他的台独思想,这对于一个流着中国人的血说着中文却又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人,无疑是莫大的讽刺。

“方块字”的另一个重要功绩,就是它完整的保存了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文化,这在世界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尽管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曾有过古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等堪与中华文明相并列的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正如操拉丁文的古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四分五裂状态时一样,由于古罗马帝国使用的拉丁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分裂后,各国土地隔绝,语言相异的人能够用拉丁字母拼出各自不同的文字,而使用的文字不同,又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各国之间的各方面的差距日增,并最终使欧洲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永久分裂的欧洲,随之,这些世界伟大的文明,也因为文字的变迁而中断,古代文明的记录,则成了后人无法解读的天书。而唯有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赖以亘古不变的”方块字”,得以不间断的传承下来,也使得今天的我们尚能直接欣赏到如诗如画的《诗经》;壮怀激烈的《楚辞》;优美华丽的《汉赋》,并能使人类知识史上的如《孙子兵法》、《齐民要素》、《本草纲目》等不朽之作,籍着”方块字”得以保存下来。

说”方块字”有过者,亦大有人在,国学大师鲁迅就曾说过:”汉字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至今也不明白被毛泽东誉为”文化新军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的鲁迅先生何以有此一论。说穿了,汉字不过是一个简单的语言工具而已,工具应该不会有错吧,关键要看使用的人和所作用途为何,如果不是运用”方块字”这个工具,鲁迅先生自己的警世大作,又何以得以传世呢。

今人亦有反对”方块字”者,说其书写不方便、打字费时,这倒也是事实。另有一论,云:正因为有了这不断层的”方块字”,才使得中华文明没能像其他三大文明那样出现断层,而后孕育出全新的先进的文明,使其今天出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中国则被这种不断层的沉重的中华文明所束缚,以致落后至今,持此论者,倒是把陶醉于中华文明的我辈论得直迷糊,无话可说。想想,”方块字”也可能惹过祸。(本文作者系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