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景谈天:狼 嗥

其实,对狼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儿时,那时,每逢任性胡闹,只要母亲一句:“狼来了!”立时,哭闹声戛然而止,尔后,大气儿不敢出一声的瞪着一双恐惧的小眼睛,四处偷望着,乖乖的老老实实躲进母亲的怀抱,端的是一剂止哭灵药。

稍长,略通人事,脑子里则被开始灌输进了“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故事”、“狼外婆的故事”、“白眼狼的故事”等等关于狼的故事,可以说,幼时对于狼的了解,基本上只限于狼是贪婪、狡猾、残忍的动物,如此而已。

及长,怀着恐惧兴奋好奇之心,终于在动物园里第一次面对面地接触到了所谓的真正的狼,观后,颇觉失望,觉得它不过也就像一条游牧民族养的猎狗而已,根本就看不出什么贪婪成性穷凶极恶狡猾无比来,不由得开始怀疑起人类对狼的定义。

从上学到社会,又学到了很多关于狼的成语,、谚语等,像什么“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狈为奸”、“鬼哭狼嚎”、“狼奔豕突”、“狼吞虎咽”“杯盘狼藉”、“豺狼当道”、“鼠窜狼奔”“狼贪虎视”、“狼眼鼠眉”、“狼烟四起”、“引狼入室”、“狼吃狼——冷不防”、“狼啃青草——装洋(羊)”、“狼装羊笑——居心不良”、“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不得老婆套不着色狼”等等,说实在的,这种强有力的强制灌输很厉害,它,至少使人们打小儿起,就从内心深处培养出了一种对狼的恐惧感、厌恶感,仿佛天生般。

第一次觉得狼很威风,还是拜金庸的武侠剧《天龙八部》所赐,当丐帮前帮主萧峰与其父互相猛然撕开前胸衣襟,露出纹在胸前的契丹人的图腾——威风凛凛的苍狼头像时,觉得狼也蛮威武的,及至看到了电影中的突厥铁骑,在金狼大旗的引导下东征西讨叱咤风云并最终建立起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和塞尔柱帝国之壮举时,就深深地喜欢上了以狼为图腾的犬戎、契丹、突厥、蒙古等强悍民族,进而也喜欢上了——狼。

读过《狼图腾》这样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史诗般的小说,那新奇、神秘、紧张、激烈的情节,那欲罢不能的使人攫取到强烈阅读快感的阅读心情,终于在一气读完后,得以彻底释放,过了一把真正的草原瘾。

原来,在占据传统正统主导地位,畏狼如虎憎狼为灾的鸿学巨儒们的偏见诱导下,人们只知道狼是凶猛不及狮虎,迅捷不如猎豹,只会欺侮狐狸牛羊的凶残贪婪之野兽,根本不知道狼之聪明,几为人师。

比如说,它们在搏杀动物时,永远不打无准备之仗,从踩点、埋伏、攻击,到利用地理天气堵截打围,其组织之严密,计划之完美,即使孙子在世,亦当赞不绝口。

尤其狼之团结,更令今日国人蒙羞,它们极少各自为战,所有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以排山倒海之势,拼命搏杀,勇不可挡,即使陷入重围四面楚歌,亦能镇定自若阵型不乱。

狼们从不畏惧死亡,他们为了突围,可以不惜牺牲老狼、弱狼、病狼,去死死咬住并撕扯开壮马的肚皮,令壮马肚破肠流,而自己任凭被壮马踢破头颅断腿折爪践踏致死,也与马同归于尽,撕开合围的口子,以救同伴群体脱险。狼的家族责任感,亦令人类汗颜,对小狼的爱护,对母狼的关心,即使不是自己的子女,遇到亦会照顾,若有狼窝被掏,那母狼的拼死报复,会让人类永无宁日的。

狼——可称为个个都是英雄硬汉,它们总是血战到底死不低头,在它们的字典里永远找不到“软弱”二字,也正因为骨硬命硬的狼的团队精神,它们甚至将虎豹熊赶出了草原,从而成为草原真正的“主”。

是的,它们吃了牛羊,可也吃了对草原破坏力极强的黄羊、草原鼠等,保护了草原的生态平衡,至于人,与学到的狼故事正相反,人——才是狼的天敌。

草原的功臣,却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是千古沉冤,才换来了狼的万世长嗥。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齐秦的“我是一只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凄厉的北风吹过,漫漫黄沙掠过……”

那“呜——欧——欧”的孤寂、委屈、苍凉,颤抖悠扬直透夜空的狼嗥,更似在向“腾格里”(天)诉说着无限的不平。(本文作者系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