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景谈天:剥 皮(三)

三、从朝鲜“东学”农民战争说起

到了公元1894年的春天,朝鲜半岛上爆发了大规模的“东学”农民起义,所谓的“东学”称法,完全是为了区别于“西学”基督教而起的名字,是由信仰儒教、佛教、道教的信徒聚集而成的一个新兴宗教。

应朝鲜政府紧急救援的要求,清政府于五月派兵援朝,而经过十年养精蓄锐的明治政府也立即不失时机地抓住战机亦于六月以“保护公使馆和日本侨民”为借口出兵朝鲜半岛。这也就是在后来的日本近代史书上被美其名曰为“日本此举,是为维护半岛上与清国的权力均衡”的对日本出兵理由的狡辩解释之出处。在半岛上“备”兵完毕的日本,既迫不及待的于次月以向清廷要求改正条约未果而悍然向中国宣战,此即是著名的史上被日本称为日清战争的中日甲午战争。日军一路从海上直扑中国黄海,在黄海上大破了由于被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造颐和园而致使战舰破旧不堪的清廷北洋舰队。另一路则由屯兵朝鲜的陆军以迅雷之势直插中国东北,并轻而易举的占领了整个辽东半岛。至此,日本首次实践了日本自古就有的“日本孤悬海外,要想向大陆发展,唯有从朝鲜半岛一途。”的古训。

中日甲午战争以清廷败战而告结束,其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的是1895年清廷向日本进行败战求和时被日本逼迫签订的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条约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条,第一条就是承认朝鲜为完全无缺的独立自主国,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中国作为朝鲜宗主国的地位,从此,使朝鲜半岛完全了落入日本的掌控之中。第二条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从尔,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台湾一直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中,正是有了这段殖民史,才培育出了李登辉这样的以拍日本马屁为荣的卖国贼。辽东半岛则因地缘近于俄罗斯,所以,在同样觊觎辽东半岛的俄罗斯联合了德国和法国对日本施压,才使日本归还了辽东半岛,此即当时所谓的“三国干涉”。第三条赔偿日本战争军费二亿两白银(当时清廷年财政收入为白银九千万两),合当时三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当时四年的国家预算。日本用此巨额赔款,令因无钱已被国会否决的国家建设项目重新变为可决,又从中国抢来大量铁矿石,建国营八幡钢铁厂,直接拉动了日本军需工业的腾飞。第四条是向日本开放重庆、杭州、苏州等口岸并以中国与欧洲列强等国签订的条约为基准同日本也缔结航海条约和陆路交通贸易协定等,此举更使中国陷入不平等贸易的万丈深渊。

《马关条约》的后遗症是巨大的,日本捞到的好处不止上诉这些,由于有了琉球王国、朝鲜、台湾等为例,此前唯中国马首是瞻的东亚诸国,在他们心目中的巨人宗主国中国被小日本轻易打败并得到巨额赔款的刺激下,开始分崩离析,东亚的传统秩序也开始了崩坏,并以此,为二战时日本能在短时间内长驱直入并攻下占领东亚诸国而种下了远因。1898年,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康有为等酝酿了“戊戌变法”,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同时也敲响了慈禧的丧钟。1899年又爆发了“义和团起义”,内忧外患下的慈禧勉强向列强宣战,却换来了英、美、法、德、意、日、俄、澳的八国联军侵华,京城被占,慈禧携幼帝光绪匆忙逃往西安避难,无奈再度启用李鸿章与列强签订卖国的《辛丑条约》,最终以赔偿列强相当于当时清廷五年财政收入的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巨额赔款而告终。此巨额赔款真正的使清廷政体陷于了万劫不复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日本不仅已是西方列强的一员,在八国联军总兵力之和的七万人里,日本更以出兵二万二千人而成为联军绝对的主力。《辛丑条约》为列强换得了巨大的利益,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直至今日,日本仍在时不时地暗示我们,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当时在当地的驻军,是基于《辛丑条约》的规定有法律依据的。

综上所述,自古及今,日本对中国所做的一切,都是经过深谋远虑的,因此,我们只有时不时地用历史的照妖镜照照小日本,才能使我们永远避免上鬼子当的。同时,也请那些拍清剧拍得如火如荼的导演们想想,一部清史,其实就是一部我们大汉民族的耻辱史,千万不要教错了我们的后代,让他们以为那长辫子、顶戴花翎和张口就是“遮”,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风。(本文作者系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