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景谈天:日本人在上海

改革开放,使日本人看到了中国市场蕴藏着的无限商机,而中国WTO加盟的成功,更使日本人投资中国的热情空前高涨。而作为中国经济龙头的上海,更以其海纳百川,无与伦比的优势,吸引着欧美日等各国企业,争相进入。

与欧美企业大张旗鼓的进军不同,日企以及日本人则是以其民族特性,悄然地,迅速地无孔不入地渗透于上海的各个角落。

现在的上海,随便你走在街上,包你准能碰上用日语交谈着的匆匆而过的日本傻拉里忙们,接触久了,你会感觉到,他们正以其纯日本社会的发展形式,顽强的在上海扩张着。例如,你走进沪上任何一家A级写字楼,几乎都有日企进驻着,而走进具有代表意义的陆家嘴汇丰大厦(原日本森大厦),你一准会错觉回到了东京,因为它无论从装修形式,里面的配套设施还是氛围,还有里面出入的几乎百分之百的日本人,都和日本的写字楼一模一样。而不经意间,原先只有在古北新区,虹桥开发区和陆家嘴金融中心才能见到的日餐馆,居酒屋,吧等,已悄然地布满了申城的大街小巷,晚上偶尔散步到了静静的不起眼的虹古路上,一连七,八家的日式俱乐部,斯那库,日餐馆的古意装饰,仿佛让人回到了江户时代的下町。而更让人吃惊的是,转角处一家叫“街角”的吧的门前,看板上公然写着,学生妹装,护士小姐装,游泳装小姐大量在籍,还有一家竟然写着“模仿电车痴汉秀”等字样。每天晚上,那些单身赴任的上海驻在员们,在隔壁的日本料理店喝完清酒,再转头进入相邻的斯那库被上海女孩儿们骗点钱,然后心满意足的东倒西歪地回去睡觉。看着他们已经忘了哪儿是上海,哪儿是东京的乐此不疲的样子,倒也觉得不错,毕竟赚的钱,取之于上海用之于上海嘛!

白天来到黄金城道的一家日本超市,顺手拿起几份派送的报纸杂志(与日本的华文报纸派送一样),里面有空手道馆,日本人学校的招募生员广告,还有日本人牙医,小儿病院等的广告,也有在上海东京经济同友会,千叶工业大学出身的上海同窗会的募集广告,以及高尔夫野球试合的通知等等。和东京在日华人的行事方式却也相似。

而那些随夫赴任的主妇们,则每天三五成群,拿着地图广告,与在日本一样,到处找好吃的餐馆,好喝的咖啡馆,然后在去“消屁股”(购物逛商店),等着“塞鲁”(减价处理)。倒也满习惯上海的生活了。

大企业如三菱重工,东芝索尼等,早以在沪站稳了脚根,并和政府部门有着极深的关系,而受日本经济不景气影响来沪发展的那些中小企业就可怜了,基于贸易振兴会人手不足以及中小企业的投资额又低等现实原因,振兴会不可能为中小企业设置专门担当部门。日本贸易振兴会驻上海代表处的日企上海进出管理课的高桥课长如是说。

而上海的中国大企业财大气粗,根本不屑与日本的这些中小企业接触,所以虽然日本中小企业经常组团来上海考察,但常常是无果而终。倒是日本个体的关西大汉们魄力十足,在关西自己的餐馆经营陷入危机后,或被里斯头拉(减员)掉了,则咬紧牙关带上所有财产来上海一搏,奇迹的是,凭着日本人的执着认真,一流的服务,竟让他们打出一片天地来,例如在日本听都没听过的味千拉面,在淮海路南京路等黄金天价路段,凭一碗面已经连开了1000平方米左右的拉面店近十家,什么海之幸,竹村骚吧(竹村荞麦面),吉藏鸭KI偷梨(烤鸡肉串)等等,全部大获成功,老板每天只是眯着双眼,翘着小胡子笑眯眯的数钱,何其美哉!

日本人一生悬命的在上海打拼着并取得了不俗的战绩,我们的在日华人同胞们,真的应该好好思考思考了吧!(本文作者系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