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景谈天:说说乞丐

伟大祖国地大物博,乞丐种类亦是繁多。据笔者亲身体验,申城乞丐最近在明显增多。地铁口、轻轨电车内、淮海路、南京西路、外滩等诸多繁华地段,西餐厅、衡山路酒吧街等外国人常聚之所。各种各样的乞丐之多,简直就犹如空气一般,无处不在。成为都市中一道“不雅观的风景线”。

行乞古已有之,据说“乞者”大致也可划分为艺乞、雅乞、求乞、悲乞、赖乞、骗乞和恶乞等等多种。所谓的“艺乞”,我们在日本也偶尔碰得到,比如在池袋的地铁出口,一个老外,一把小提琴,琴盒在前面敞开着。随着一曲曲如泣如诉、婉转悠扬的琴声,引来众多行人的驻足,欣赏完美妙的曲子后,丢下50、100不等的日币,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去。在中国则会偶见双目失明的老者,坐在路边,一把二胡,前面放一只碗,卖艺收钱。像这样靠本事和自尊吃饭的艺乞,当然无可厚非。中国画家初到国外,在美国、法国的街头,为人画肖像画谋生,据说在某些地方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道风景线。况且,这种“雅乞”在某一阶段,已成西方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当地人所接受。而本土乞丐,则以“悲乞”、“求乞”为多,他(她)们衣衫褴褛,神色憔悴。要么向路人展示残缺的肢体,要么就跪坐于地,跟前摊一张肮脏的小字报,内容无外乎父母重病,无钱医治;钱财被盗,无法还乡;爹娘双亡,无钱读书等等。由于职业乞丐的介入,目前行人们已无法分清“真乞”和“假乞”,担心被骗,自然也就不愿施舍,弄得“真乞”们衣食无着,无比可怜。

职业乞丐里,又有一伙“恶乞”、“赖乞”,他们操纵着一群不知从哪里骗来的孩子,专门向单身女士、老外和谈恋爱的男女下手。可谓百发百中。试想,哪位小姐被肮脏的小手抱住大腿,惊吓与厌恶之余,不选择破财免灾呢?又有哪位男士,在女友面前,面对小乞丐们,而不选择做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善良的好男人形象呢?至于拿着丰厚薪金到处潇洒的老外,在小乞丐们童音英语的问候声中,在他们殷勤的开车门、开店门的跑步服务下,当然也乐得拿出九千牛之一毛来施舍喽!最近又增加了一种新的“骗乞”,扮作和尚道士状,并且手持证书,专找营业中的饭店化缘,不给钱不走,给少了也不走,据说古北新区的饭店老板们,每天要结四五次这样的善缘,不结又不吉利。可谓哀哉悲也!

日本也有乞丐,称为乞食,读音类似于中文的“烤鸡客”,听着满好听的。想破脑子,日本也只有一种称为“文乞”的乞丐,说是“文乞”,是因为白天绝少被看见,他们也绝非蓬头垢面,也绝不向人伸手讨钱。只是晚上去料理亭或居酒屋后面的垃圾筒里翻找食物,然后还要把垃圾筒附近打扫干净才走,充分遵守乞丐的游戏规则。

记得有一次早晨在千叶的站前公园散步,触面的景象着实让笔者吓了一跳,只见公园深处,用硬纸壳搭建了一间间的小房子,而且有门有窗,乞丐们进出间,能看到里面摆设齐整的家具、电视、收音机热水器等等。借公园的免费水道水,乞丐们洗脸刷牙的、炒菜做饭的,各在有条不紊的做着事。更有几位,已摆起昨晚搜罗来的饭菜,打开几听不知哪儿搞来的啤酒已开喝了。笔者在惊诧于乞丐们生活之有规律的同时,也不得不惊诧于大和文化之能量了,日本人造就的乞丐尚且如此,此民族之可怕处,由此,可略见一斑了吧!

因此笔者在此大声呼吁政府,既然无意或无力清除乞丐这道不雅观的风景线,那么就花点力气,整顿乞丐市场,把乞丐们组织起来,工商局给“真乞”们发个营业执照,税务局也发个证,最好再有一套挂着布袋的职业乞丐服,这样,既有利于城市美化,又为国家增加了税收,两全其美,皆大欢喜。岂不乐哉!政府如能节省几次官员公款出国游玩的费用,组织个申城乞丐代表团访日取经,回来后,把申城那五花八门的乞丐统一起来,让他们都变成“文乞”,都能自尊的生活着,不是更好吗?(本文作者系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