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景谈天:后萨斯时期上海夜生活一二

“萨斯病毒何时了,患者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申城不堪回首月明中。消毒药品应犹在,只是不好买。问君能有几多愁?最怕当做疑视被扣留。”曾几何时,申城上下,萨斯茫茫;咳嗽一声,惊退五人,打个喷嚏,吓跑一群的情景,尚历历在目。一番鏖战后,戴口罩的多于戴胸罩的时代,终于一去不复返矣!风流的夜上海也渐渐的撩去了防毒面纱,露出了她那迷人的娇容……

穿过高贵时尚、熙熙攘攘的淮海路,又在徐家汇美罗城饱餐了一顿巴西烤肉,挤出嘈杂热闹的南京东路,来到了晚风习习的外滩,心情不由为之一振。与一个月前“嘎啦嘎啦”的这里相比,现在的夜外滩是何等壮丽——远眺两岸,浦东陆家嘴那直插夜空的东方明珠,威武挺拔的金茂大厦,富丽堂皇的国际会展中心,香格里拉大酒店等现代力作,与浦西那座座奇异、幢幢隽永的古老万国建筑群,在两岸五光十色的霓虹闪烁中,交相辉映,互相媲美,尽情展示着那摆脱萨斯后的无限喜悦。一艘艘拖轮也在有条不紊的忙碌着,偶尔远处传来的一两声欢快的气笛声,更让人感到萨斯逝去的欢欣。最惹眼的还是那些被灯光遗忘的角落却没被爱情遗忘,只见那一对对、一双双,或喁喁私语,或打情骂俏,大胆的举动,既使身经百战的笔者,也只有咽口水的份儿,艳羡不已呵!

逛完外滩,意犹未尽,又晃到了茂名南路酒吧一条街。已是深夜,可这里却恍如白昼。其热闹又与外滩、淮海路等不同。一条夹于复兴路和永嘉路之间,横贯南北的二三百米长的小路上,掩映在两侧梧桐树下的是众多的异国情调的餐厅、酒吧。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葡国菜、法国菜、意大利菜,就连日本关西有名的大吉拉面在这儿也有一席之地。当然这里更多的还是各式酒吧,什么老外常聚的蓝蛙吧,上海人常去的阿拉上海吧,挂满六十年代毛泽东像章、知青用具的怀旧酒吧等等。各种酒吧门挨门,户挨户,里外窗通,里面舞池,随着震耳欲聋的舞曲,一对对男女,不分国籍,正歇斯底里的狂扭在狭小的舞池里。探头望向对面一不知名的小酒吧,却是女儿们的天下,看着忘我缠绵着的但却分不清雌雄的女孩们,才知道这原来是一间女同志吧。而小街上,手拎嘉士伯啤酒瓶的老外们,正一生悬命地操着蹩脚的中文,与路边的流莺沟通着。沟通了则双双挤进路边的的士,共赴巫山云雨去也。沟不通者,则猎人般很快找到下一个猎物。的士司机们则忙忙碌碌地冲进驶出,乐此不疲的送进一批批的寻欢者,接出一对对的做乐人。真个是萨斯远去,繁荣娼盛。

走在酒吧街上,女人的脂粉味儿,小贩儿的吆喝声、震耳的音乐声,汇成了一道奇异的风景线。这一切,无不向人们示着,那举头望明月,底头盼疫苗的萨斯时代已一去不复返矣!虽已凌晨,但正是“数风流人物,全玩通宵”!(本文作者系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