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的意图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目前正在研究对武器出口三原则进行根本修改,以配合争取年内出台的新防卫大纲。”

46年来,日本武器出口呈“V”字形走势。1967年,日本佐藤荣作政权提出了“不向共产主义阵营国家、联合国禁止的国家、发生国际争端的当事国或可能发生国际争端的当事国”出售武器的“武器出口三原则”。1976年,三木武夫政权进一步扩大为对“三原则”以外的地区也不出售武器。1981年日本众参两院通过了《关于武器出口等问题的决议》。此后日本一直实行禁止武器出口的方针。

2006年,日本小泉政权在武器出口方面有实质性突破。当年6月,日本决定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利用“政府开发援助”向印尼提供3艘武装巡逻艇。

2009年8月4日,日本“安全保障与防卫力量恳谈会”向麻生太郎首相提交了关于制订2010—2014年度新《防卫计划大纲》的报告,要求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2011年12月27日,日本安全保障会议决定,大幅放宽基于“武器出口三原则”的禁运政策。

最近,日本政府“研究对武器出口三原则进行根本修改”。因为,“对日本政府而言,修改禁运政策一方面可以削减成本等,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向友好国家提供日本的高端技术,将其作为加强安全领域合作的工具。”对此当作何理解?

一方面,据英国《经济学人》评价,日本军工生产能力“名列亚洲第一”,有1千多家涉及军工生产的企业,其中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NEC等12家骨干企业,为自卫队提供90%以上的武器装备。但是,目前这几家企业军工产品仅占总产品的2%—10%,尚有很大潜力。而且日本企业在小型化、机器人和数字光学等方面居世界领先水平,计划研制的F-3战斗机将比美国的F-35战斗机更先进。三菱重工现已开始建造一款代号为ATD—X“心神”的缩小版技术验证机身。由于出口武器装备不仅可以维持和加强军工产业的技术基础,而且大批量生产更可以获得丰厚利润。此即所谓“可以削减成本”。

另一方面,日本试图通过出售武器给与中国存在领土纠纷的国家,破坏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为中国海外战略布局制造麻烦。2012年5月24号,野田政权提出,将为菲律宾提供10艘全新的、1000吨级的巡逻舰艇。日本驻菲律宾大使清水慎介声称,援助巡逻舰不是为帮助菲律宾构建“最低限度的可靠防御能力”, “这一合作是为处理各种海事安全和执法问题,如反海盗、海上救援等”,但这显然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日本《读卖新闻》就此发表社论指出,南海纷争对日本而言“并非他人之事”。南海安定符合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共同利益,日本防卫省拨出1.6亿日元预算向东南亚国家提供支援,提升东南亚各国的军事应对能力,是既定步骤。

安倍上台后,落实了野田对菲律宾的承诺。今年7月27日,安倍在与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会谈后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推动海上合作,我们确认将继续向菲律宾提供援助,以帮助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开展能力建设。” 10月9日,安倍在文莱出席日本与东盟十国峰会时表示,“非常担心中国欲强行改变现状的动向。”这番话为此前援菲动机,作了明确诠释。

总之,在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日本的这一动向值得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