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机会出席在福冈举办的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和很多新老朋友汇聚一堂,感到非常高兴。九州地区在同中国友好交往方面有着悠久历史。早在2200多年前的徐福东渡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据说他就是从佐贺踏上了日本的土地。福冈,古称“博多大津”,自古就是日本面向亚洲大陆开放的重要窗口。日本最早的稻谷种植技术,就是大约公元前4世纪从中国最先传入福冈。1784年在福冈附近的志贺岛上出土一颗公元57年中国汉光武帝赐予“汉倭奴国王”的金印,印证了古代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6世纪末至9世纪末日本 10多次向中国派出遣隋使、遣唐使、留学僧也都经由九州出国和回国。鉴真历经磨难于公元753年在鹿儿岛秋目浦登陆。出身于九州的宫崎滔天、梅屋庄吉等许多人士曾大力帮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九州地区各界人士在邦交正常化之前就开展了与中国的各种交往。1983年,胡耀邦总书记访问日本时,宣布在福冈和长崎分别设立中国总领馆,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九州地区的友好与重视。但在不久前,我看到报道说一位九州地区出身政治家说“1500年来日中关系没有顺利过”,我对这话非常惊讶,真希望他能好好地了解一下自己家乡同中国的友好交往历史。
朋友们
去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中日关系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果。政治上,双方签署和发表了四个政治文件,确立了发展战略互惠关系的大方向;经济上,双边贸易额达到3400亿美元,是建交初期的300多倍;两国文化交流蓬勃发展,前两天,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馆长说,他们主办的“中国历代王朝珍宝展”正在九州国立博物馆展出,受到大家喜爱;人员往来已经达到了建交之初的500倍。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尽管40年中日关系成就显著,但发展历程绝非一帆风顺,经历过冷暖起伏,遭遇过严峻挑战。中日关系之所以能够不断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在化解挑战中发展前行,离不开两国老一辈政治家的高瞻远瞩、立足大局做出的政治决断,离不开两国各界友好人士的奔走呼吁和积极推动。在此我谨向多年来支持和关心中日关系并且为此做出重要贡献的九州地区的各界友好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当前,中日关系再次面临严峻局面。一年前,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的行为给中日关系带来严重冲击,两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出现严重停滞,两国国民的友好感情出现严重下滑。应该说,导致目前这一局面的责任不在中方,也是中方不愿意看到的。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中日关系近些年呈现矛盾多发状况。我认为,这主要是两国国力调整变化所致。回首中日关系历史,中国在古代一直强于日本,日本通过学习吸收中国的文化、制度实现了发展。到了近代,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迅速向西方列强靠拢,并走上了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道路,给周边各国带来巨大损害,而中国在清代末期渐贫渐弱,不断受到列强入侵。战后日本迅速实现复兴发展,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也在后起直追。近些年,中国的国力迅速上升,GDP在2010年赶超了日本。今后一段时期,中国还会继续发展,可以预见的未来就是要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一个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个“百年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就是说,中日国力对比的格局正在由迄今长时间“一强一弱”向“两强并存”转变。在这样一个时期,如初处理好两国关系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
我不久前回国休假,除在北京外还访问了新疆和西藏,所到之处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基层群众都非常关心中日关系,问了我很多问题。我想这不单纯是因为两国关系目前处于紧张状态,更是因为中日互为重要邻国,中日关系对双方都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日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相互关系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我想强调的是,中方一贯高度重视发展中日关系,坚定奉行中日友好政策。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视发展中日关系的态度没有变化。今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在会见日本代表团时谈及中日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初会见到访的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时强调,中日四个政治文件是两国关系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不断发展的“压舱石”。中方愿意继续在两国四个政治文件的基础上,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日前会见到访的前众议院议长横路孝弘时表示,保持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中方重视发展中日关系,愿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基础上,继续保持两国政党、议会和民间交往,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这是中国领导人在对日关系上发出的明确信息。
朋友们
当前,要改善中日关系,我认为有必要处理好两个近期问题和一个中长期问题。两个近期问题就是钓鱼岛问题和历史问题,一个中长期问题是互信问题。
钓鱼岛问题由来已久,中日双方各有主张。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时,周恩来总理与田中角荣首相就钓鱼岛问题“留待以后解决”达成共识。1978年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时,双方就钓鱼岛问题“搁置争议,留待以后解决”达成默契。邓小平先生当时说得很清楚:“实现邦交正常化时,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个问题。这次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我们双方也不涉及。我们认为,谈不拢,避开比较明智。我们这一代人智慧不够,这个问题谈不拢,我们下一代人总比我们聪明,总会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无庸置疑,如果不是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当年以高度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妥善处理了钓鱼岛问题,中日关系不可能取得后来的巨大发展。老一辈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是40年来两国关系能够排除干扰、不断取得发展的重要保障。遗憾的是,去年日方“购岛”举措彻底破坏了上述谅解和共识,中方当然要采取相应举措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日本国内有人指责中国“试图通过实力改变钓鱼岛问题的现状”,这一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也不符合事实。中国的公务船到钓鱼岛海域完全是执行正常的巡航执法工作。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希望日方正视历史和现实,不要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拿出切实行动,同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对话磋商找到妥善管控和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办法,推动中日关系重新回到健康发展轨道。
近期,日本国内在历史问题上不断出现消极动向,令人担心。今年“春季大祭”和8.15期间,多名阁僚和很多政要前往参拜靖国神社,每年8.15日本领导人都会提及的“对亚洲受害国反省和道歉”以及“永不再战”的内容不见了,个别政治家企图修改“村山谈话”,甚至质疑“侵略”的定义,还有政府要人身穿迷彩服登上战车、坐上标示为“731”的战机。这些言行都自然勾起受害国人民痛苦的回忆,是一种故意的挑衅行为,让人感觉日方所说和所作完全相悖,这不仅引起中韩等亚洲受害国家的强烈反感,也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历史问题事关中日关系的基础,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和殖民的历史,国际社会早有结论和共识,挑战或动摇这些结论和共识,首先损害日本自身的信誉和国家利益,也不利于日本与国际社会尤其是亚洲邻国发展相互信任的友好关系。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因为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那段历史,从中汲取深刻教训,才能真正诀别过去,开创美好未来。
要确保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一个重要基础是建立政治安全“互信”。当前,两国政治安全互信严重缺失,这其中既有历史和地缘政治因素,也有现实利益摩擦,但核心还是如何认识和对待彼此发展的问题。日本领导人多次表示,中国的发展对日本是机遇,我们对此给予评价和欢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向日本学习借鉴和引入了很多先进经验、技术和资金,日本也从中国的发展中得到了实惠。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日本能够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因为日本的持续繁荣发展对中国也同样是机遇。
我作为驻日大使来日本工作的这三年多时间里,常常听到和看到很多与此相反的声音。日本国内对中国的发展尤其是军力提高存有各种各样的疑虑,少数人和一些媒体仍未摆脱冷战零和思维,热衷于宣扬“中国威胁论”,不断鼓噪“中国包围圈”、对中国加以“规范”和“牵制”。不久前出版的《防卫白皮书》,对中国国防政策和军事活动进行种种无端指责,部分势力热衷推动增强西南岛屿军事部署,明确叫嚷就是“针对中国”。我认为,这些都不是健康的声音,对日本民众形成了误导,也给两国“互信”造成损害。
不可否认,这些年中国的持续发展对日本民众心态难免产生种种影响。从2008年的毒饺子事件开始日本部分舆论大肆炒作,很多民众对中国产生了不信任感,不少人内心深处对中日关系的定位,对中日究竟“是对手还是伙伴”问题产生很大的疑问。实际上,中日第四个政治文件早已对此作出明确宣示,中日两国“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相互支持对方的和平发展”。从目前情况看,上述重要政治共识还没有转化为两国社会的广泛共识,我们有必要在这方面多做努力,在中日之间真正构筑起政治安全互信的桥梁。
朋友们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每当我到日本的地方访问,在对华友好和中日关系问题上总能感受到与东京不同的氛围。今天,九州地区22个民间友好团体共聚一堂,讨论如何克服困难、改善关系,也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九州各界还发出了“日中友好从九州出发”的倡议,这让我对中日关系的未来增添了很多信心。我坚信,中日关系保持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日前某机构调查显示,两国国民对彼此的好感度已经下滑到10%以下,但同时也有70%以上的人认为两国关系非常重要。因此,我相信两国绝大多数民众都会从国家的战略、长远和根本利益出发思考问题,也都愿意致力于实现中日世代友好。只要我们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按照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双方迄今达成的共识妥善处理有关问题,着眼未来,维护大局,坚定推进战略互惠合作,就一定能够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就一定能够将中日友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3/5 |
|
![]() |
2025/2/19 |
|
![]() |
2025/2/18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