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谈及中日首脑会谈时表示:“不应该将见不见作为外交谈判的工具。日本并没有着急。”言犹在耳,安倍已按捺不住,近期频频释放信号,希望尽早实现中日首脑会谈。8月1日,安倍智囊、内阁官房副长官世耕弘成对记者表示,“日方希望尽快实现中日首脑会谈。”
安倍日前多次表示,中日首脑会谈“不应设定条件”,即否认钓鱼岛主权归属存在争议。对安倍“不设条件”的“条件”这一显而易见的悖论,中方已明确表态不予接受。明知不可能还要喋喋不休,岂非不可思议?
同样不可思议的是,7月28日,日本内阁官房参事饭岛勋在长野县讲演时声称,7月13日至16日访问了北京,并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侧近的多位要人见了面,其中包括军人。饭岛表示,“双方就如何尽早实现首脑会谈发表了看法。我认为首脑会谈近期可以实现。”然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饭岛勋“没有进行官方活动,中国政府官员未同其接触”,公开揭露饭岛勋在撒谎。
安倍缘何如此急于实现首脑会谈?日本媒体为何对此大肆渲染?安倍智囊缘何公然撒谎?日方看似自相矛盾和幼稚可笑的做法,实则想达到三重目的。
目的一,营造对日本有利的国际舆论,将有关问题的责任推给中国。值得注意的是,安倍在国内外演讲时一再声称:“中国对日本而言是重要的国家。随时准备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首脑会谈”。“对话的大门始终敞开”,言下之意,谁不重视双边关系?谁不希望缓和局势?
目的二,安倍多次表示,“因为发生一个问题就关上所有的门,这是错误的。”毋庸置疑,在主权领土问题没有妥协余地的情况下,分析“所有的门”中,哪扇“门”能够“打开”,是安倍和他的智囊最近必做的功课。近日安倍还派遣6月刚接替河相周夫任外务事务次官的斋木昭隆访华,耐人寻味。因为,斋木曾任朝核六方会谈日方首席。日本似认为在朝鲜问题上,可找到突破僵局的契机。2010年9月7日中日“撞船事件”发生后,2011年3月19日松本冈明外相在和杨洁篪外长会谈时涉及到三个议题之一,就是“朝鲜问题”。此番国际舆论认为,中国对朝政策有一定转变。安排派斋木访华,似有离间嫌疑。
目的三,应对来自美国和国内的压力。“维护亚太局势稳定”,是美国实施“战略再平衡”四根支柱之一。因此, 6月13日,即习奥会后,奥巴马即向安倍通报了中方的“强硬立场”,强调“确保东海稳定和寻求对话的重要性”。7月26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在新加坡会晤安倍时,再次敦促安倍改善对华关系,称“当事各国都应采取必要措施,缓和紧张局势。”在日本国内,自民党的执政盟友公明党并不赞同安倍的强硬对华路线。日本很多企业更因中日关系紧张导致“政冷经也冷”而怨声载道,希望安倍政府尽快缓和局势。
综上所述,将安倍“说一套,做一套”理解为“耍两面派”并不准确。应该看到,安倍确实想打通与北京交往的大门,但因一厢情愿,手法拙劣,所以苦于无门。(作者系中国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30 |
|
![]() |
2025/6/30 |
|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