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关系难犹“破冰之旅”般转变
——访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

2012年年底,日本举行大选,执政三年多的民主党政权内政不得民心,外交不得众意,终于被选民们用手中的一票又一票无情地抛弃了。重新夺回政权的日本自民党以及“梅开二度”的首相安倍晋三将如何突破这些困境呢?人们注意到,2013年1月底,安倍晋三派其政治盟友、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访问中国。

伴随着中日国力对比的变化,中日关系的改变已经不能像往昔“破冰之旅”那般轻易转寰了。它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需要扎扎实实的努力。2月22日下午,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在日本参议院会馆806房间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了这一点。

下面是访谈摘要。

为日中两国打通对话渠道

《日本新华侨报》:2013年新开年的一月底,也就是中日关系最困难的时刻,您作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政治盟友,率团访问中国。对您的中国之行,媒体有各种各样的评价。您自己怎样看待这次访华的成果及意义?

山口那津男:从2012年9月以来,日中关系陷入紧张局面,两国间的高层政治对话也因此中断。也就是说,主导两国的政治家失去了通话渠道。其后,日本举行大选,实现了从民主党政权向自民党政权的更迭。

在民主党政权野田佳彦首相执政期间,日中关系恶化,现场气氛紧张,政治对话也中断了,这些都令我和公明党感到,有必要尽快改变这种情况。在习近平当选为中共总书记后,中国启动了新的领导体制。我认为,日本也应该赶在这个关键时刻,建立起一个真正赢得民心的政权。为此,我多次要求时任首相的野田佳彦尽早解散国会。他虽然解散得晚了一些,但终于他还是解散了。

还是在公明党与自民党商量组成联立政权的时候,我就对安倍晋三说,希望能够在2013年“通常国会”开始前访华,为两国重启高层政治对话的窗口。安倍对此也十分认同,说“你一定得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访华之旅是从这一时刻就开始了。

在我看来,这次访华具有两大意义。日本外务省与中国外交部的部门间对话固然重要,但仅此不足以打开改善关系的窗口。眼下,最关键的还是要两国政治家相互会面,彼此加深信赖,并将这种信赖关系巩固起来,这是其一。

其二,今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就任国家主席,随后选出新一届领导班子,中国政府的新体制到这个时候就会完全确立。现在,日本正在召开国会,而且是审议通过年度预算的重要国会,所以,日本的政治家在这段期间很难有所作为。到了夏季,又要迎来参议院的大选,各政党都要为此忙碌。这样下来,日中两国就得有相当一段时间无法交涉、对话,而现场的紧张气氛也会一直得不到缓和。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尽快拿出行动,所以,选择在日本国会开始前的1月里,这个时机访华最为关键。

我能够实现这次访华,是离不开日中两国各界人士努力的。首先,是安倍首相希望我能将他写的亲笔信转交习近平总书记,这是打开政治对话窗口的第一步。在转交亲笔信之际,习总书记接受了我们的提案,“为最终实现日中首脑会谈而不断加强政治对话”,他表示,“政府高层间的交流很重要,我会认真考虑,必须为实现高层对话创造积极氛围”。我认为,这就是本次访华的最大成果,为日中两国打通了对话渠道。我希望日中双方都能重视这个成果,共同来努力实现日中首脑会谈。

公明党要求结束野田政权

《日本新华侨报》:有意见认为,内政问题只是导致野田政权解散国会的原因之一。另外,当时野田政权与俄罗斯、韩国、中国都出现了领土争端问题,他的“领土外交”几乎导致日本外交的停摆,因此不得不通过解散国会来寻求出路。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山口那津男:我完全赞成这个看法。在民主党执政期间,日本因冲绳的基地问题把日美关系搞得很僵,和中国、韩国、俄罗斯之间也都出现了摩擦。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处在了停滞、混乱的状态。这种状态急需改善。

同时,在日本看来,关联重要的许多国家都相继开启了新的领导体制,中国是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韩国选出一位女总统,美国也进入奥巴马二期政权,白宫官员都换了人。俄罗斯那就更早了,前年初就举行了总统选,只有日本还是旧政权没有得到新改善。所以,我就考虑,为了给日本创造一个改善的机遇,必须让野田佳彦尽快解散国会。为此,我和公明党做了极大的努力。

透露安倍亲笔信内容

《日本新华侨报》:去年8月,日本民主党政权野田佳彦首相曾经给中国高层领导人写了亲笔信,但中日关系并没有因此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次,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又托您给中国高层带去亲笔信,您能够透露一下您所知道的这封的内容吗?

山口那津男:因为是亲笔信,我就不能看到了。但是,安倍首相告诉我,这封亲笔信里强调两点内容:第一,日中两国作为有责任的大国,应该共同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第二,日本把日中关系看作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今后要从大局出发,推动日中战略互惠关系向前发展。

习总书记有长者之风

《日本新华侨报》:据我了解,截至目前,您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已经先后见过四次面了。我想,每次见面的时候,他的职务都是不同的。您能够谈谈对习近平的印象吗?

山口那津男:好的。在我的记忆里,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2007年,当时我作为执政党的政策负责人之一访华;第二次见面是在2009年,当时习近平作为中国国家副主席到日本访问;第三次是在2010年日中渔船相撞事件发生以后,这次是第四次见面了。

习总书记给人以温文尔雅的印象,颇具长者之风。我特别注意到,他肯于耐心地听取对方的见解,不会一味地固执己见,在陈述自己的主张时思路清晰,有条不紊,而且能够从多方面考虑对方的感受。有的时候,他的脸上也会浮现出严厉的表情,但这是一个人感情的自然流露。事后,他也会很快地和缓下来。我认为习近平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政治家,是一个可以坦诚相对的政治家。还有,我发现习近平并没有因为地位的不断上升而变得自高自大起来,他从来不端架子,一贯沉着稳重,给我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

公明党的对华政策不会改变

《日本新华侨报》:公明党可以说是日本所有政党中,唯一一个在对华态度上从未动摇过的政党。在日中两国的一系列历史性转变的背后,都有公明党为之努力的身影。现在,公明党与自民党组成联合政权,再次成为执政党,请您谈谈公明党的对华政策。

山口那津男:公明党的创立人是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先生。由于他是民间宗教团体的领袖,所以在政治舞台上鲜为人知。其实,早在日中恢复邦交正常化的1968年,池田大作先生就发表了呼吁两国恢复邦交的倡言。为实现邦交正常化,池田大作先生与周恩来总理书信往来,交换意见,共同推进了邦交正常化。在中国,池田大作先生被誉为建立新的日中关系的“掘井人”之一。

公明党是由池田大作先生创立的政党,所以有责任也有义务重视、维护日中关系。自建党以来,公明党一贯坚持与中国进行友好交流,今后也将继续贯彻这一对华政策。公明党与中国有着这样的信赖关系。在这次访华期间,中方高层领导人也评价了公明党为日中恢复邦交正常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无论是做在野党还是执政党,公明党都会一如既往地重视日中关系,为继续发展日中关系而尽力。这一点,今后也不会改变。

这次访华,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日中两国间人与人的超越世代的交流,正是日中两国的人与人的纽带让这次的访华得以实现。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的努力。1974年,池田大作先生首次访华,和李小林的父亲李先念副总理等中国国家领导人见面。1982年9月,公明党青年代表团访华,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父亲、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的接见。现在,中国领导人的重任已经传到了年轻一代的肩上,但是这种人脉关系也在随之代代相传。这次,在重视日中关系的共识下,中国新一代的领导人为我们这次访华创造了机会,我对此深表感谢。

必须指出,我率领公明党代表团访华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人脉关系,同时这也是维护日中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人脉关系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它需要有相当长的历史时间来培养。现在,拥有悠久历史的日本政党越来越少。因此,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拥有一定历史性人脉关系并且在不断发展的政党,所要担负起的责任也就越来越重。

 

采访结束的时候,记者把新近在中国东方出版社出版的《日本国会议员谈中国》一书赠给山口那津男先生,该书收录了记者2010年12月对山口那津男的专访。当记者提出希望山口先生在这本书上题字给作为作者的我留念时,他微笑地说:“作为交换条件,你一定要在送给我的这本书上也签字。”

其后,山口那津男先生又为这次采访题词——“至诚一贯”,点出了中日外交中最为重要的守则——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