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日经贸关系里不可忽视的政治因素

政治和经贸一直是判断中日两国关系走向的两个最基本要素,然而近年来“政冷经热”的现象却一再出现,甚至出现了政治问题经济化、经济问题政治化、政治与经贸相互制约的情况,成为目前中日关系中的突出特点。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所长胡继平认为,从中日关系整体上看,政治与经贸是两个既相对独立又不可分割的领域:一方面,中日经济往来有其自身的发展需求,有一定的客观性;另一方面,政治关系对两国经贸的影响在制度层面上又有其必然性。

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对外经贸伙伴之一,2011年,中日双边贸易总额达到34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5.1%,是仅次于欧盟、美国和东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同时,日本也是仅次于美国的在华第二大投资国,多达2万多家的日资企业和商务机构已经遍布中国各地,中国已经成为日本最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不可或缺的出口市场。中日之间的经贸合作与双方的经济发展和稳定息息相关,两国经济界人士对此也都深有体会。

 

中日经贸现状源于特殊政治关系

从历史的角度上看,自上世纪70年代初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特别是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十分迅速,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超过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平均增速。

“尤其是从1979年开始的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有别于一般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援助,日本有变相向中国提供补偿的意味,这些援助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中国社科院日本所副所长高洪说。

在这一时期,日本从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方面都给予了中国很大的帮助,促进了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两国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使双方都受益匪浅。

“可以说,中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贸合作的蜜月期,是起源于政治关系,而这又很大程度上源于过去日本对中国综合国力的比较优势,和中国以日本为师的心态,在这种平衡下,才有了ODA,才有了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胡继平表示。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日益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从2009年起,日本不再与中国签订ODA项目,结束了30年来对中国的经济援助。与此同时中国开始购买日本国债,开始了对日本的“债务援助”,这曾一度引起了部分日本右翼人士的恐慌和警惕。中日经济实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局面让不少日本政界人士唏嘘感慨,将中国当作“竞争对手”和“潜在威胁”的舆论声音也开始在日本国内出现。

2010年发生的中日撞船事件在两国之间掀起轩然大波,两国国民之间的猜疑和对抗情绪有所激化。之后接连发生的多次围绕领土和主权问题的“摩擦”与“碰撞”,让中日两国之间不信任情绪有所升温。特别是在201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日本国内“中国威胁论”的声调一度很高。

在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马小军看来,中日关系最大的维系力量是经济,但是目前两国之间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战略上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反过来在制度层面上对两国经贸关系造成了影响。

中日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研究员高海宽也认为,目前日本在对华政策上存在着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日本从经贸上已经离不开中国,希望中日关系和平稳定;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又难以接受一个比日本强大的中国的存在事实,所以就不断地挑起争端,并试图拉拢美国,以图在政治上取得对中国的优势。

 

中日政治摩擦对经贸影响或将显性化

近两年来,中日两国在政治关系上的摩擦在一定程度上投射到了经济领域,特别是一旦涉及到领土争议和历史认知问题,中日政治摩擦必然与一般性的外交事件不同,对两国经贸关系带来负面影响也在所难免。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年5月份发布的2012年《日本经济蓝皮书》显示,从2001年起,中日贸易增长率开始低于同期中国外贸总额的增长率,与中美、中欧、中韩贸易增速的差距也在拉大,中日贸易占中国贸易总额的相对比重已从1996年的21%下降为2011年的9.4%。《蓝皮书》指出,尽管中日贸易仍然处于稳定健康发展状态,但中日双边贸易高位徘徊的态势已经形成,中日贸易进入了疲劳期或停滞期。

《蓝皮书》建议,为促进中日多边和双边的贸易增长,中日双方应加快步伐推动中日韩自贸区以及中日双边自贸区的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后,中国与东盟贸易的迅速增长就是很好的例子。

今年5月13日,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北京就年内启动中日韩自贸区(FTA)谈判达成共识,但之后中日、日韩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岛屿争端给谈判的前景带来了一丝阴霾,迄今中日韩三国仍未形成完整清晰的战略思路,对于开始谈判的具体时间也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高洪表示,国与国之间短暂的政治冲突一般不会立刻反应到经济领域,但对于中日来说,如果两国政治和经济冲突常态化,那在中日、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等制度性领域上对经贸的影响将逐渐显化。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中国“十二五”期间年均经济增幅仍有望不低于7%,而国际金融分析机构普遍预测日本未来5年经济增速将维持在2%左右。中国经济总量在未来几年内有望大幅超过日本,在综合国力上与日本拉开一定距离。

胡继平指出,过去中日两国在日本强、中国弱的模式下达到了一种平衡,目前可以说进入了一个相持阶段,而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这种相持有可能很快被打破。

“对于中国的崛起,日本存在着一个从心理上接受的问题,如果日本认为仍可以通过制造摩擦和拉拢美国来取得对中国的优势,那短中期来看中日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可能都会不太乐观。”胡继平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