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述日本:日本造星崇尚少女组合

 

讲述日本,我是蒋丰。在被称为世界第二大音乐市场的日本,娱乐产业异常发达。年轻的网友熟知的杰尼斯、艾回等大型演艺公司可谓梦幻造星工场,令无数人向往,然而,大多数日本演艺公司学员的星路并没有想象中一帆风顺,她们披星戴月地刻苦练功,但是远方的路却那样渺茫。不久前,我前往一家名为“日本传媒制作所”(Japan Media Production 简称JMP)的演艺公司,寻访了一群痴迷音乐的少女,从中可以窥探到日本普通演艺公司中艺人的真实生态以及造星机制。

日本造星方式特点之一——低龄化

首先,日本造星方式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低龄化。低龄出道有两个优势,从行业利润上说,年龄越小包装成本越低;从行业特色上看,年龄越小越吸引眼球。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网友们都很熟悉的BOA,她14岁出道,顷刻间红遍韩国、日本,原因无非如此。

没有演艺公司包装怎么办,只能靠运气。比如,AsianQ组合里的chiko,高中毕业以后自己组乐队,活动了好几年,也只能以解散而告终。和chiko相比,chiaki虽然拥有“现役女大学生”的身份,但是打工和学习占用了不少精力,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当中。

所以,女孩子若想在日本成名,要谨记一个“早”字,如果15岁前还没出来的话,进这个行业的可能性就极为渺茫了。这也是日本恋幼文化在娱乐行业中的一种体现。

日本造星方式特点之二——组合化

其次,日本演艺公司最喜欢也最擅长制造的娱乐产物就是各式各样的组合。不论是网友熟悉的当红组合AKB48,还是较早的“早安少女”,包括现在这个还不为人知的AsianQ,都是以少女组合的方式寻求市场的。这是因为“少女组合”首先可以满足观众“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需求,其次,成员个人素质和能力有所不同,以组合的方式出道或多或少可以弥补成员个人的劣势。AsianQ的“招牌”成员真子唱功比不过其他成员,但是长相甜美,也足以获得观众的青睐,而担任队长的早濑可以说各方面相对好一些。

越来越多的日本偶像团体进军中国市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日本偶像进军市场,同时,随着日本国内娱乐业界竞争日益激烈,不少演艺公司也把目光投向中国市场。比如AsianQ这个组合,制作人要求她们训练结束后必须学习一个小时左右的中文。由于压力巨大,一些艺人索性将根据地迁往中国,力争扎根中国。这个变化我是非常在意的。今天我们的“蒋”述日本就谈到这里,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