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温州动车事故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也引起日本各界的高度关注,日本阁僚相继表示,只要中方需要,日本愿意提供技术援助,帮助中国调查动车事故的真相。由此可见,中国动车相撞为中日合作提供契机。
中国250公里速度的高速铁路是从日本川崎重工等引进的技术,并进行了改造吸收,自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但是中国引进的是高速车辆本身的技术,为了降低成本,包括信号、急停、总控等运行控制技术没有进口,而是采用中国独自开发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据资料,温州动车事故中的D3115是日本川崎重工-南车四方生产的CRH2型,后车D301是庞巴迪-南车四方的CRH1型,仿制德国西门子的技术。这种技术的延续性,使得日本对于这组动车有一定熟悉,相关的经验或许有助于中国解决问题的症结。倘若资料和教训可以共享,也不失为中国对于世界高铁事业的一大贡献。
确实,在这个事故发生后,日本媒体有幸灾乐祸的,但是也不乏真知灼见,严苛指出中国高铁存在的各种问题,甚至直指中国盲目追求速度忽视安全。在京沪高铁通车之前后,日本大言不惭地说“京沪高铁是日本盗版新干线”;还有日本的铁路官员要向有关国际部门提起中国侵犯日本知识产权的诉讼;在中国高铁运行的最初几天里高铁出现了三次紧急制动的情况暂停运行几个小时,日本的《产经新闻》就说:“中国盗版新干线出故障了……”究竟是幸灾乐祸还是良药苦口,中方解读不尽相同,但是毫无疑问,中国高铁存在各种问题毋庸置疑。果不其然,几天后温州发生动车相撞事故。
日本《读卖新闻》7月25日以“中国高铁轻视安全性酿成惨祸”为题报道称,中国引以为傲的高铁列车脱轨坠落桥下。惨剧之中,车身上的“和谐号”字样格外令人叹惋。并直言不讳地称“中国对安全行驶的管理存在重大缺陷”。
《产经新闻》称:“中国脱轨事故在日本无法想象”,“日本铁道人士掩饰不住对此事故的惊讶和不解”。日本“搜索中国”网站7月24日专门发表文章说,“酿成危险的中国高铁的背后——胡乱的大跃进”。
日本《朝日新闻》7月25日称,中国在各个方面迅速推进技术革新,对国内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次事故反映出在应用新技术上操之过急的危险。
与此相比,日本新干线47年运行期间,也发生过脱轨事故,但是没有造成人员死亡。2001年,日本的新干线营运里程为2153公里,发送旅客量2.8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量77万人次。2002年每列新干线列车的延误时间平均只有0.3分钟,即18秒。而京沪高铁开通后,误点频发,丧失了中国高铁的威信。
值得指出的是,对于中国撞车事故,日本有关方面并没有隔岸观火,日本国土交通大臣大畠章宏表示,日本大地震时,中国伸出了援手;而这次中国动车事故,日本也愿意提供技术援助,帮助查明事故的原因。“中方对事故的调查,如果必要,日本非常愿意提供援助。在保护乘客生命安全方面,相信中国和日本的想法一样,也会继续作出相应努力。当然,现在只能继续观察。”日本外相松本刚明愿意在这一问题上对中国提供援助。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日本人的讽刺也好,建议也罢,都应该有利于中国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而如果日本能够协助中国调查撞车原因,也无疑开始中日这方面深度合作,得以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4/18 |
|
![]() |
2025/4/11 |
|
![]() |
2025/3/24 |
|
![]() |
2025/2/19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