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日本经济普遍恶化 重灾区产业受倾覆性打击

因日本“3·11大地震”及次生灾害影响,重灾区制造、旅游等产业受到巨大冲击,灾害直接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日前,日本内阁府公布了5月各地区经济发展动向报告。

日本《时事新闻》报道了近日内阁府公布的一项关于5月地区经济发展动向的报告。报告显示,受日本“3·11大地震”影响,矿业生产与消费及雇佣等各种不同的经济指标急速回落。

这份调查报告,对全日本11个地区(包括北海道、东北、北关东、东京、南关东、东海、北陆、关西、中国?四国、九州、冲绳)中的九个地区(除北陆及中国?四国外)的未来经济发展预测做出修正,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东北地区(包括青森、岩手、宮城、秋田、山形、福岛六县)经济状况为“极度恶化”;北关东地区(茨城、栃木、群马、埼玉四县)和南关东地区(千叶、埼玉、东京都、神奈川一都三县)经济状况为“大幅恶化”。在两个月前的此调查中这三个地区经济已显示良好增长趋势,但随着灾害的突如其来经济发展也急转直下,而且恶化程度相当严重。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在因雷曼兄弟公司破产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东北地方经济也未表现出“极度恶化”的状况。

此外,在东北、关东以外地区中,东海地区(岐阜、静冈、爱知、三重四县)和冲绳地区(冲绳群岛)经济发展状况为“减弱阶段”;北海道地区(北海道)、近畿地区(滋贺、京都、奈良、三重、和歌山、大阪府、兵库一府六县)、中国地区(冈山、广岛、鸟取、岛根、山口五县)、九州地区(福冈县、佐贺县、长崎县、熊本县、大分县、宫崎县、鹿儿岛县)为“呈减弱趋势”;电子零件生产集中的北陆地区为“缓慢增长”;而LED生产发达的四国地区则“呈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