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受灾民众和地区当然首先需要的是物质上的援助——可以产生极大的积极的心理效应。但他们不仅需要物质的援助,也需要直接的心理的援助。2008年中国发生“5·12汶川大地震”后,中国政府与社会非常注重震后的心理重建,曾派出大批心理援助专家赶赴灾区,为受灾民众解决心理需求,也为汶川的灾后重建奠定了心理基础。日本“3·11大地震”,其强度与伴生灾害的破坏程度均高于汶川大地震,给人们心理上造成的影响非常强。日本一些心理专家和民间的心理援助组织向受灾的民众和家庭伸出援手,助其减轻压力,尽快地进入灾后重建。
据日本《千叶日报》的消息,千叶县一个名为“千叶生命热线”的预防自杀的心理援助志愿者组织从“3·11大地震”发生后就开辟了地震心理援助热线。据不完全统计,从3月11日,地震发生后,该机构17天内接到的466宗咨询电话中有64宗就是向电话另一边的心理辅导人员倾诉因地震等灾害引起的苦恼。通过接听这些电话,令心理辅导人员感到,由于地震等灾害的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有恶化的趋势。
通过分析电话记录,专业人士发现,拨打“生命热线”的人中有大约四成人士曾经患过精神疾病。这些人一直以来都是依靠药物治疗来维持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但由于大震突然袭来,随后又发生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燃料泄漏事故,媒体播报的相关一系列新闻重新又引发了曾经有精神病病史的患者的不安。咨询者在电话中诉说,“内心非常恐怖,吃药也控制不了”,“害怕余震,根本睡不着觉”,“心理总是觉得非常焦急”。这些咨询者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与社会交往中就有强烈的孤独感,地震、核辐射更加重了他们心中闭锁的情绪,因此找到“生命热线”,希望通过持续的热线心理咨询缓解精神压力。
在接听的咨询电话中,有人向咨询人员表示“生命变得不重要了,所以想到死”。咨询人员分析,这些产生自杀想法的人主要是因为每天都生活在不安的状态中,“一个人的生命就这么在转眼间没有了”,感觉到生命的脆弱和活着的无奈,因此也导致他们的精神状态日益恶化。
“千叶生命热线”电话咨询员负责人吉松靖子分析:“人们会产生轻生的想法不难理解——他们这些动荡不安的感觉主要来自于自己的脚对大地晃动的感受。这样的触觉,反应到人们的思想上,不安感就会增加。”吉松靖子还介绍,为了首先帮助咨询者稳定心情,“千叶生命热线”的心理咨询员们会通过“千叶现在是安全的”这样的话逐步为咨询者确立一种心理暗示,然后再逐步引导他们调整心态。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4/18 |
|
![]() |
2025/4/11 |
|
![]() |
2025/3/24 |
|
![]() |
2025/2/19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