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和东京电力公司宣布了平息福岛核电站事故的进度方案。按照这一方案,处理进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期3个月,力争实现“辐射量切实减少”;第二阶段为期3~6个月,目标是“管理放射性物质排放,大幅降低辐射量”。然而,落实这一“时间表”的第一步就遇到障碍。
据日本《东京新闻》4月20日报道,尽管东电公司在19日启动了2号机组的污染水转移作业,但发现2号机组反应堆厂房的湿度和温度都很高,以致连机器人都不能进入作业。此外,1号机组的安全壳可能也已受损,从定于3个月内完成的第一阶段起,工作就遇到了难题。
目前,2号机组的污染水多达2.5万吨。由于这部分污染水的放射性物质浓度极高,并有可能流入大海,因此处理这部分污染水的优先度要高于其他机组的“积水”,东电公司计划将其中1万吨污水转移至集中废弃物处理设施。
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表示:“如果每天转移480吨,那么完全转移这1万吨污染水需要20多。”保安院计划利用法国阿海珐集团提供的设备,净化转移来的污染水。待浓度降低后,将其转移至浮岛,然后再把净水注入反应堆循环。
但是,阿海珐集团表示,要到5月底才能启动水处理系统。储存1万吨污染水的浮岛则要到4月底才能抵达。此外,在核电站院内架设可储存达2.7万吨污染水的临时水箱计划也要到5月底才能完成。尽管驳船等也是储存污染水的备用选项之一,但是其他设施都无法解决数以万吨计的污染水。
另外,东电公司操控机器人进入2号机组的反应堆厂房后发现,其内部湿度高达94%至99%,温度则超过40摄氏度,堪称“蒸汽浴”状态。经济产业省发言人西山英彦称,“机器人进入后,其安装的摄像机镜头便因湿气模糊,什么也看不清”。因此,机器人连核辐射量都未测定就被迫撤离厂房。如果无法测定核辐射量,就无从判断工作人员能否进入。
时间表显示,如果一切顺利,7月就计划修复2号机组抑压室的受损部分,但是,在厂房充满高污染蒸汽的状态之下,相关作业就无法启动。北海道大学的奈良林教授指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一个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却堆芯,以便去除蒸汽。”
棘手的问题并非只有2号机组。据悉,1号、3号和4号机组分别积有2.5万吨、2.2万吨和数万吨的污染水。尽管这些污染水的浓度比2号机组低,但是要确保储藏地点,似乎也很麻烦。
时间表计划7月前将1号和3号机组的安全壳注满水,形成“水棺”。而在这之前,需要让安全壳注满氮气以防氢气爆炸。尽管向1号机组注入氮气的作业已经启动,但是按理应该上升的安全壳内部压力却并未变化,甚至还有所下降。
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认为,“这是氮气从安全壳逸出所致”。针对下一步措施,保安院仅含糊地表示:“并不清楚下一步该怎么办。为了防止氢气爆炸,必须不间断地注入。”
转移2号机组污染水只不过是落实时间表的“第一步”。如果这项工作夭折,整个时间表就将化为“海市蜃楼”。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4/11 |
|
![]() |
2025/3/24 |
|
![]() |
2025/2/19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