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政府拟大幅削减对华援助(ODA)的消息,近日成为中日两国舆论交锋的热点,甚至正在举行的中国“两会”上也有记者频频提及,中国官方淡然以待,使那些刻意炒作的中日“新冲撞”的国际媒体和意欲放大宣传的日本政界某些人士暂时失去了“话题燃料”。
事实上,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英国等发达国家也掀起了一轮削减、叫停对华援助的浪潮。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削减令”是由外相前原诚司下达的,理由是“ODA的目的是支持发展中国家的,而如今中国GDP反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再进行同样的援助就有些不合情理了。”
其实,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或者作出过激反应。被看作中日友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的日本对华开发援助近年重要性大大降低,额度和规模渐见式微,2009年总金额仅为6300万美元。日本还想要削减这部分费用,仅是一种姿态而已,其政治象征远远大于经济意义。“削减令”不会改变两国经贸活跃态势,更不会影响中日关系格局。
尽管中日两国民间很多人认为日本对华援助是一种变相的“战争赔偿”,但中日两国政府从不认可类似表态。对“削减令”,大可不必“挂钩”历史问题而掺和民族主义的情绪。
平心而论,日本削减或停止对华援助“这一时刻总有一天会到来。”理性、自信、大度看待问题,是中国大国心态的应有表现。
作为一个明大义、知感恩的民族,中国首先怀着感激之情理解日本对华援助政策的调整。日本对华贷款援助计划,是当年邓小平先生亲自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并拍板的,这对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资金匮乏的中国无疑是雪中送炭。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30年间日本援助总额约达36412亿日元。中国一度是日本对外援助的最大对象国。事实上,中国从没有吝惜过对日本援助的感谢之辞,受惠民众也记忆在心。
应该看到,日本等发达国家把中国从受援国名单中“除名”或“降格”,在一定程度上何尝不是中国经济的一种“毕业”仪式?是发达国家对中国发展成就的一种承认,对中国改革开放的一种肯定。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高速增长,如今“超日追美”,势头迅猛。而日本经济持续20年低迷,加上国际金融危机严重打击,发展态势萎靡不振。在日本、英国等国因财政拮据而不得不对外援费用“锱铢必较”之际,中国外汇储备已上升为世界第一,并且替代日本成为美国的“最大债主”,还在欧盟债务危机中“该出手时就出手”。可以说,中国从一个追赶者变成了一个超越者,从一个“学生”变成一个并肩的“同行者”。发达国家不得不用疑似“另类”的方式间接表达对中国的“敬重和佩服”。
中国虽然“毕业”,可以卸下“受人之惠”的心理负担,不用再被人家“施舍”看人家眼色,但更应多一份清醒和鞭策。中国经济发展“含金量”还不够,目前除了“个头”总量外,整体素质和体质尚不能同“日”而语,中国人均GDP只相当于日本的1/10。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很多方面日本仍还是“老师”,需要继续向“老师”学习。作为在国际社会中日益担当重要角色的中国,更应立足点在于自强,靠自己力量解决贫困问题,“外援”是靠不住的。
日本大幅削减或停止对华援助或将成为现实。抛开援助国和受援国的情感纠结,日本不再“把对华援助当牌打”,中日两国完全平等互利,中国将更加轻松踏实,更加坦然自信。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4/18 |
|
![]() |
2025/4/11 |
|
![]() |
2025/3/24 |
|
![]() |
2025/2/19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