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预算十年减四成 日本公营住宅陷困境

日本的公营住宅俗称“团地”,是为了实现宪法里“保障生存权”的规定而以低房租为公民提供的租赁住宅。由日本地方政府建设、管理,国家支援整修费以及支援一部分房租,相对便宜,有很多在日中国人也会选择租住。截至2008年底止,日本全国约有218万户公营住宅,占全国住宅总户数的4%。但是现在,日本的公营住宅面临着经营困难和高龄化的问题,政府预算的削减使公营住宅的经营陷入困境。

日本《朝日新闻》社在今年9月至10月间,对千叶、三重、大阪、长崎等16个府县以及静冈等4个政令指定城市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是关于公营住宅的中长期增减方针。调查结果表明,有16个府县4个市计划“削减”公营住宅,只有冲绳和相模原市有“增加”计划,北海道、奈良县、仙台市、横浜市表示“未定”,而其他28个都府县和12个市都表示要维持现状。至于削减公营住宅的最大原因,就是“预计对公营住宅的需要会随人口减少而缩小”,此外“无法保证公营住宅的维修管理预算”也是原因之一。

1960~1970年代建造的日本公营住宅由于老朽化需要在2011年~2015年之间重建,有这一预定方案的地方至少有26个道府县以及10个城市。但是德岛县、静冈县等地方预定重建的公营住宅数比以前大幅度减少。

日本的公营住宅数在2005年达到最高峰,约有219万户,之后开始减少,到去年3月末已减少了8,400户。财政困难导致了公营住宅削减的加速。

另一方面,公营住宅入住者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明显。东京地区65岁以上的公营住宅入住者占到58%,大阪市和川崎市都达到56%,横浜市和神户市也达到55%,首都圈和近畿圈等10个自治体也都超过了50%。拿东京新宿地区的“都营户山团地”为例,65岁以上的入住者超过半数,被称为“限界团地”。由于老年人多,户山团地1年里有近10人孤独终老,“孤独死”成为一大问题。日本国土交通省进行过一次全国公营住宅60岁以上入住者“孤独死”情况的实态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有777人,2005年有962人,2006年有1,148人孤独终老,并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分析公营住宅“孤独死”人数如此多的原因,发现跟公营住宅的入住者决定方式有关。与申请入住的人数相比,住宅远远不够,所以采取优先低收入者的政策筛选入住者,入住对象从家庭总数的85%骤降到25%。近年的经济不景气和团块世代高龄化的影响,使申请入住的人数直线增加,2005年达到9.9选1的比率。2009年4月,日本不得不再次调整审查申请者的工资审核标准,从月工资20万日元以下调整到15万8千日元以下。

日本各地方政府也为解决公营住宅现存的困境做了很多尝试。大阪府知事桥下徹在10月22日大阪府议会的答辩上说:“解决这一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的制度,我非常想发号政策,将府营住宅减半。”将约13万8千户府营住宅减半的构想是在8月份的财政构造改革草案里提出的,作为财政危机对策的方案引起了很大反响。当然,要实行这一提案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国家创设一个可以保证公营住宅入住者能入住民营租赁住宅的房租补助政策。虽然知事说“如果没有支援政策,不会进行府营住宅的减半计划”,但是全国借家人组合联合会会长船越康亘却表示了担忧:“虽然减半方案是为了再建政府财政,但是政府的姿态首先是削减,至于房租补助只怕是空话而已。”

不仅是各自治体开始削减公营住宅,日本政府的公营住宅关联预算也大幅度减少,2009年度的预算额与10年前相比减少了40%。国家在1996年导入了一个“征借公营住宅”制度,征借民宅作为公营住宅。但是,到2008年末,征借的住宅只占全国公营住宅的1%,完全解决不了公营住宅不足的问题。厚生劳动省副大臣、国土交通省政务官、反贫困合作事务局局长汤浅诚的组织5月下旬提出了房租补助制度的可实现性论题,但是由于无法解决财源确保的问题,实施方针尚不能确定。

NPO法人自立生活支援中心的代表理事稻叶刚在“过年派遣村”之后曾被问到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日本失业了就会失去家?”稻叶回答说:“因为日本是一个公共安全网薄弱的滑梯社会。”“公营住宅本来应该是一个安全网,但是现在却不是网,而是像蜘蛛网一样脆弱,只有运气好的人才能抓住的东西。现在到了不得不探讨新制度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