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日美核密约中把美军载核舰艇过境或停靠日本港口排除在《日美安保条约》的“事前协商”对象之外一事,共同社1月22日获悉了1960年密约签订时的外务事务次官山田久就的相关采访录音。
录音显示,山田久就生前证实,政府认为有必要在国会上采取措施避免在野党深究,因此从当时起就在国会答辩中谎称“‘事前协商’对象也包括过境或停靠”。
关于需要“事前协商”的“携带核武器入境”是否也包括过境和停靠港口这一问题,一名前外务省官员认为日美双方的“解释存在差异”。不过,山田久就的证词明确显示并不存在上述分歧。山田久就参与撰写了记载密约的《秘密议事录》。此事或将对调查密约问题的外务省专家委员会的讨论造成重大影响。
录音带是国际政治学专家、东京国际大学教授原彬久1981年10月14日采访山田时录制的。
山田在录音中表示,关于1960年1月19日修订的《日美安保条约》,在进行谈判时,载核舰艇的过境和停靠并没有成为问题。然后他解释称,“携带核武器入境”指的是向日本“陆地带入核武器”、“不包括过境和停靠港口”。山田久就断言,在修订《安保条约》时过境和停靠不属于事前协商对象。
山田久就还解释称,1960年国会审议通过修订《安保条约》之后,防卫厅长官赤城宗德等政府官员一贯在回答质询时称载核舰艇进入日本港口属于事前协商对象,这是“应付在野党的战术”。当被问及答辩时撒谎“是否出于掩饰目的”,山田久就予以承认。
原彬久还保管了1981年6月2日采访修订安保条约时任外务省安全保障科长东乡文彦的录音。东乡也在录音中证实“携带核武器入境指的是带入陆地”。
原彬久曾在1988年出版的《战后日本和国际政治》一书中引用了山田久就等人的部分证词。录音的全部内容被曝光尚属首次。
1960年1月,首相岸信介在白宫签署《日美安保条约》。右边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30 |
|
![]() |
2025/6/30 |
|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