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假球风波后的德与法教育

最近,台湾电影《九降风》在日本热播。电影中介绍了台湾棒球界上个世纪90年代曾发生过的假球事件。看了这部电影,一位日本朋友颇有感慨地对笔者说:“这让我想起了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假球风波!”

假球在日语中有一个专门的词汇叫“八百长”。据说明治时代,一家蔬菜店老板人称“八百长”,棋艺高超。他为了让相扑多买他的菜,在和相扑下棋时总是故意制造一输一赢,讨对方欢心。此后,这种竞技造假就被称为“八百长”。在棒球、相扑、自行车竞技、赛马等领域,都出现过“八百长”。而棒球界上世纪60年代的“黑雾事件”让日本人印象深刻。

“黑雾事件”的主角是日本西铁狮子队,现在这支球队早就不复存在。但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棒球界,这是一支叱咤风云的队伍,曾连续3年蝉联日本棒球联赛冠军,也造就了如池永正明等超级明里。然而,正是假球毁了这些球星和整支队伍的前程。

1969年,日本体育报纸《报知新闻》的记者在采访中获知,狮子队的永易将之投手存在收受黑社会财物打假球的黑幕。随即,该报记者和日本第一大报《读卖新闻》联合展开调查。结果发现确有其事。同年10月8日,假球事件成了两报的头条。该报道只是一个引子。后来棒球委员会调查发现,该队中有6人经永易介绍与黑社会见了面,并被收买打假球。

棒球委员会对问题球员分别处以终身禁赛、当年赛季停赛或严重警告的处分。随后,该队伍的人气也一落干丈,门票无人买,比赛无人看,成绩急剧下滑。1972年,经营不下去的球队被出售。事情到此并未了结。假球不光是狮子队一个队的问题,更演变成了一个备受瞩目的社会问题。此后,东映队、南海队、大洋队等多支球队共计18名队员被查出参与假球,分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

有人曾说,“黑雾事件”不过是冰山一角,如果彻底追究,日本棒球界就会全军覆没。虽然这可能有些耸人听闻,但经过该事件后,日本棒球界进行了深刻反省,从加强法律严惩和强化球员道德教育两方面进行了努力。

首先是法律上。1998年日本政府颁布了体育振兴相关法律,其中第37条明确规定“如果竞技相关机构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或者要求对方行贿的话,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其次是道德教育上。教练在教育队员时,更加注重通过棒球训练培养队员的人格。“棒球无法成为一辈子的金饭碗。遵守比赛规则,提高球技才是真功夫。做棒球运动员前,先学做人。”一位曾参加过高中棒球队训练的日本人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