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调任湖北省文化厅工作的近七年时间里,在省厅和省文物局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可以说全省文物工作精彩纷呈,特别是有几件事可谓险中取胜,最终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一)首先,我将这几年亲自参与或现场调查过的几项文物保护与发掘工程简要回顾如下:
(1) 2001年梁庄王墓的发掘
梁庄王墓位于湖北省钟祥市长滩镇大洪村龙山坡山脉的一座小山上,是明代梁庄王朱瞻垍与王妃魏氏的合葬墓。该墓的发掘,不仅是湖北省明代考古中出土文物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一次,也是全国已发掘明代亲王墓中等级最高、出土文物最丰富的一次。
▲梁庄王墓出土的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金锭
因是王墓,梁庄王墓自古以来一直受到盗墓分子的觊觎。但由于守墓人责任心强,盗墓者始终未能得逞。直到2001年春节前夕,他们险些得手。盗墓贼趁严寒夜黑,用洛阳铲从墓顶向下打了一个小洞,并灌入炸药。第二天晚上,趁村民除夕放鞭炮之机引爆炸药,炸出盗洞,计划次日夜间实施盗掘。
不料守墓人在除夕放鞭时听到异常爆炸声,次日清晨上山检查时发现了盗洞。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队迅速展开了抢救性发掘……
在打开墓墙的那一天,我约请宣传部张部长一同来到现场。此时墓墙上已打开一个小洞,考古队员正在议论,称墓内似乎空无一物,恐怕早已被盗……张部长听后也凑近观察,表示连棺椁都未见痕迹……我上前仔细查看——或许因视力较好,竟看到对面墓墙窗坎上摆着三只青花瓷瓶,墓床泥土表面还隐约露出一只金盆和一把金壶的痕迹。我顿时高呼:“没有被盗!”
▲梁庄王墓出土文物
然而,墓门打开后,大家在墓床上发现了一条毛巾。有人质疑:“盗墓贼连毛巾都落在这儿了,文物还能剩多少?”后来分析才确定,盗墓贼是为堵住炸药不致泄漏而塞入毛巾,爆破后毛巾被震落至墓内。
为不遗漏任何文物,考古队员将墓床底部的泥水全部铲出,用水慢慢淘洗。最终,墓中出土珍贵文物达5300余件。据说其中多数是当年皇帝赏赐给他最喜爱的梁庄王的宫廷珍品。因此,梁庄王墓出土文物之精美,不亚于北京定陵,现已成为湖北省博物馆最受女性观众欢迎的展区之首,稳居馆内人气第三位,仅次于编钟和越王勾践剑。
▲梁庄王墓出土文物
哎呀,光是一个墓的发掘花絮就写了这么多。若把我所有经历都写出来,岂不成了一本书?大家哪有时间看呢?因此从下一项开始,我只列名称和简介,配一张照片,请朋友们谅解。
(2)发掘九连墩一号墓
九连墩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与兴隆镇乌金村之间,处于一条长约三公里的南北走向低岗上,因有九座大型封土堆而得名,年代属战国中晚期。这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
2002年因修建高速公路,对九连墩一号墓进行发掘,取得重要成果。较完整地揭示出下葬于战国中晚期之际、等级为“上大夫”的两座楚墓及两座大型陪葬车马坑,并在车马坑中首次发现“天子驾六”的遗迹。
2006年5月,九连墩墓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复原后的“天子驾六”
(3) 2003年起开展的三峡淹没区考古调查与屈原祠迁建
三峡考古是为抢救三峡库区175米水位线下的文物资源而实施的保护工程。因三峡工程建设,大量文化遗产面临淹没风险,国家文物局组织全国专家开展考古发掘与地面文物保护,覆盖重庆、湖北的26个区县,总面积达5.75万平方公里。湖北省文物局对省内淹没区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完成大量古建筑搬迁等工作。2002年,巴东旧县坪遗址因完整揭示宋代县城布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屈原祠及部分地面古建筑被集中迁至巴东新县城西瀼坡狮子包一带,按原貌复建。
▲迁建后的屈原祠
(4)2005年经国家批准,对钟祥郢靖王墓和荆州熊家冢进行抢救性发掘
湖北省钟祥市郢靖王墓在2004年前后屡遭盗掘(多达九次),但盗墓者均未进入主墓室。2005年11月21日,考古队正式开展发掘,出土400余件珍贵文物。其中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与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郧县古猿人化石并列成为湖北省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
▲四爱图梅瓶
荆州市熊家冢发掘情况:2005年11月29日,国家文物局批准对熊家冢墓地的车马坑和部分排葬坑进行抢救性发掘。2006年至2010年系统发掘期间,荆州博物馆考古队先后清理11座小车马坑、50座殉葬墓和15座祭祀坑,共发现43辆战车、164匹马及2000余件(套)玉器。与九连墩一样,也发现了“天子驾六”的遗迹。
▲熊家冢考古现场
(5)建设湖北省明清古民居博物馆
2005年后,由沈厅长负责将三峡淹没区拆出的部分古建筑,迁至黄陂木兰湖复建为湖北省明清古民居博物馆。该馆通过配套景点建设,形成遗产保护与休闲体验相结合的综合性景区。
工程于2005年9月动工,2007年10月正式开放。复建建筑涵盖名人故居、宗祠、戏楼等类型,坚持原生态复原设计,并附设明代藩王博物馆。
在此期间,湖北省还开展了更多大型文物发掘与保护项目。因我未直接参与,在此不再赘述。
(二)武当山遇真宫火灾与修复情况
2003年1月19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遇真宫主殿突发大火,惨遭焚毁。偏殿因扑救及时得以保存。调查显示,火灾由宫内电线老化短路引发。
因武当山属世界文化遗产,遇真宫又传为张三丰修炼之地,这场大火顿时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给我们主管部门带来巨大压力。
为迅速处理此事,湖北省委俞书记、省政府张省长决定率省直有关部门赴武当山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应对措施。
当时武当山的管理体制较为复杂:一部分属文物部门管理,一部分归宗教团体管理。宗教部分因有香火收入,维修及时;而文物部门因资金短缺,一些问题未能及时处理,最终酿成火灾……
▲遇真宫原貌
在会上,多数部门倾向将武当山全部划归宗教管理。作为文化厅的代表,我深知玉真宫火灾我们负有重大责任。但在省委书记即将拍板之际,我还是坦率陈述了意见:首先我对文化厅的监管不足做了深刻检讨,随后明确反对将文物部分划归宗教管理。理由主要有三(因事隔二十二年,具体表述难以详记):
一是文物部门目前资金困难,不代表永远困难。国家日益重视世界文化遗产,随着经济发展,拨款将逐年增加。旅游业发展也会带来可观收入,绝不会亚于香火钱。若断掉国家文物拨款这条线,仅靠宗教收入难以维持整个景区的维护,将陷入困境。
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遗产有严格管理要求,如维修须“修旧如旧”。宗教部门往往更追求宏伟美观,以吸引香客游客,极易违反世界遗产保护原则,可能导致武当山风貌丧失、问题更难处理。
三是体制若再调整,沟通协调将更为困难……
▲重建并提升中的遇真宫
我这番逆耳之言,引起现场一些波动。
会议结束时,俞书记总结道:“今天各部门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会后要积极落实。但体制问题既然存在不同意见,我看暂时不改,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会后,十堰市委关小兰副书记拍拍我肩膀说:“蒋厅长,这种形势下,你还真敢说话……”
▲重建后的遇真宫
不久之后效果显现:国家文物局对武当山的年度拨款由原来的几十万、几百万,迅速增至数千万,乃至一亿、两亿、数亿……武当山面貌因此迅速改善,焕然一新!
2012年8月27日,新华社报道,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武当山遇真宫顶升15米,创世界纪录。整个保护工程耗资超过2亿元,是南水北调中线规模最大、投资最高的单体文物保护工程。(作者系前湖北省文化厅厅长)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9/6 |
|
![]() |
2025/9/6 |
|
![]() |
2025/8/27 |
|
![]() |
2025/8/25 |
|
![]() |
2025/6/30 |
|
![]() |
2025/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