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川强首场海外个展登陆上海AAEF 艺术中心

9月13日,前川强(TSUYOSHI MAEKAWA)首场海外个展《粗布不粗|Cotton Cloth》,于上海AAEF 艺术中心开幕。89岁的前川强亲临《粗布不粗|Cotton Cloth》展开幕式现场。

《粗布不粗|Cotton Cloth》展,洪欣出品,赵力策展,毛芊惠统筹。期间,还安排了平井章一的专家讲座。展览现了具体派(GUTAI)第二代艺术家前川强70余年来的艺术实践,梳理其创作脉络,为研究1950年代关西具体派运动(GUTAI)提供关键个案。艺术中心将通过 52 件作品,展现前川强的独特风格——通过独创性的手法使质地粗犷的布料,形成褶皱与痕迹, 蜿蜒出似古典纹样、自然元素的力量与美感。这种手法将绘画转化为“生命场域”, 实行了具体派“与物质直接对话”的理念。

进入20世纪中叶,日本艺术界经历了从传统束缚到前卫实验的剧烈转变,而1954年由吉原治良创立的具体派(GUTAI)作为这一变革的核心力量,主张“创造前所未有之物”,通过其作品佐证创作者精神之自由性。1936年出生的前川强在1959年师从吉原治良,首次参加在京都市立美术馆举行的第八届具体展,1963年加入具体美术协会,在Gutai Pinacotheca(具体画廊) 举办个人首展。作为具体派第二代代表性艺术家的前川强,与松谷武判(TAKESADA MATSUDANI)、向井修二(SHUJI MUKAI)一起,因名字首字母而被称为“3M”,1966年在同一空间举办了“3M”三人展。直至1972年创办人吉原治良逝世、协会解散之前,前川强始终活跃于每一届具体派展览。

具体派时期,前川以粗麻布为媒介,汲取材质的物质性能量的同时, 同样着眼于作品作为绘画的属性。他将布切割后,抓起缝制或用 Bond 黏合剂黏合,并将抓起部分的边缘伸展并拉平,创造出鸟瞰式的地形意象。在色彩运用上,通过在充满肌理感的粗布表面以泼洒、溅滴、染渍等技巧施以油画颜料,将材料本身的物质属性与色彩表现力推向了极致,充分发挥粗麻布特有的韧性与可塑性,让作品充满力量感又保持流动性,彷彿大地与自然的生命律动,也让人自然联想到蜿蜒的河道或植物叶脉的脉络。其作品在结构与形态上,也与日本绳纹时代陶器上粗犷古朴的纹饰遥相呼应,展现出原始而厚重的美学特质。

在1972年具体派解散后,他进入创作转型期,舍弃了之前的风格, 选用更轻薄的布料,大幅度缩减色彩的运用,转而探索布料本身可伸缩的物理特性,并将这一特性转化为更为恬静的几何抽象审美范畴。进入2000年代后,他又大胆突破自己,封印了标志性的抓褶缝制技法,转而发表以褶皱所形成的凹凸与留白共同构成图像的新绘画作品。近年来,望九之年的艺术家依然保持充沛的创造力,作品回归物质本质,更加简约超然,甚至打破心里界限尝试了同为具体派第二代艺术家松谷武判的技法,艺术家笑称自己在吉原志良在世时是绝对不敢这样做的。

此次展览呈现了艺术家自 1965 年以来的创作,其中多数为具体派解散后的重要作品,着重探讨前川在具体期之后的艺术进化与发展,勾勒出一条持续自我革新的创作之路。他对材料本质的信任与对自身极限的突破,生动诠释了具体派“不做前人已做之事”的核心精神。展览不仅探讨了前川强始终追问的“绘画边界”与“物质生命”等核心命题,提出“从物质对抗到物质共生”这一创造性路径,为理解亚洲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思考维度。

AAEF艺术中心,坐落于有“上海威尼斯”之誉的青浦区朱家角镇,于 2023 年 11 月 11 日正式对外开放,由一栋面积约2,800平方米的厂房改建而成,拥有花园及屋顶空间。AAEF艺术中心是一个实验性的艺术场地,专注于亚洲当代艺术的研究、学习和文化谱系,组织和举办艺术节、电影节、屋顶音乐节、动漫节、茶会、设计与古董市场等多样化的活动。

《粗布不粗|Cotton Cloth》展将持续到2025年12月15日(周一)。有意者请前往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酒龙路334弄铜管厂文化创意产业园8号楼的AAEF艺术中心参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