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厚生劳动省近日宣布,今年度最低工资的引上标准已经确定,全国平均上调幅度为63日元,创下历史最大纪录。若各地按照该指针落实,届时全国平均最低工资将由现行的1055日元提升至1118日元,并将在今年10月前实现所有都道府县最低时薪首次突破1000日元的里程碑。
此次调整,直接关系到全国数百万兼职与非正规雇佣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尤其在东京、京都等地,不少年轻打工者和主妇对工资上调表示期待,在物价持续高涨的背景下,工资提升对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具有积极意义。一位在超市从事收银的兼职人员表示,时薪已超过1300日元,“比起其他行业相对理想,对日常生活起到了一定缓解作用”。京都一名在餐饮店打工的大学生则称:“工资上调后能达到1270日元,但物价上涨过快,收入很快花光。”
然而,对企业界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工资上涨无疑带来新的压力。群马县一家拥有二十余名员工的洗衣店社长坦言,大部分员工的工资接近最低标准,时薪提高不仅影响低薪员工,也将带动所有员工同步加薪,预计一年内人工成本将增加逾200万日元。“如果完全转嫁到价格上,企业竞争力将面临考验。”经营者们如是说。
根据日本政府此前提出的目标,最低工资将在2030年之前逐步提高至1500日元。此次6%的年度增长虽属大幅调整,但以目前的增速推算,距既定目标仍存在差距。此外,工资上涨还可能引发另一隐忧。由于日本社会保险制度规定,兼职人员一旦年收入超过106万日元,需加入企业社会保险体系,实际可支配收入反而可能减少。这被称为“106万日元壁垒”。随着最低工资提高,更多兼职人员担忧“多干反而少拿”,或将出现主动限制工时的情况,从而加剧人手不足。
在社会各界讨论中,劳动者普遍欢迎收入改善的举措,而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则担忧经营成本增加与用工矛盾进一步加深。专家指出,最低工资的持续上调需要配套产业政策与税制支持,以防止出现“工资上涨、岗位减少”的逆向效果。
日本经济正处于物价上涨与劳动力紧缺的双重压力下,如何在提高劳动者待遇与维护企业活力之间取得平衡,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30 |
|
![]() |
2025/6/30 |
|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