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卫省8月13宣布,海上自卫队护卫舰第一次依据安全保障相关法,对英国海军航母打击群实施“武器等防护”。这一举动标志着日本自卫队任务范围从美澳进一步延伸至英国,成为其突破战后体制、强化军事同盟的又一标志性事件。从2016年安保法解禁集体自卫权,到如今将“武器等防护”常态化并扩大至第三国,日本安保政策的异变轨迹愈发清晰,其背后潜藏的地区安全风险值得国际社会高度警惕。
从“专守防卫”到“主动防护”
“武器等防护”的本质是日本自卫队突破宪法第九条限制、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具象化实践。根据2016年安保法,自卫队可在“存立危机事态”下为美军等盟国舰艇提供武装护卫,这一条款被视为日本战后安全政策的根本性转折。此次对英军适用该措施,不仅印证了日本将“防护”对象从美军单一主体扩展至多国军事力量的意图,更暴露其战略定位从“专守防卫”向“主动防护”的深层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与英国的安保合作并非临时起意。2021年日英签署《互惠准入协定》,简化双方军队联合训练与装备互用的程序;2023年日英防长会谈明确将“武器等防护”纳入合作框架。这种制度性安排表明,日本正在构建以美日同盟为核心、辐射多国的军事协作网络,其野心已超越传统“美日同盟补给站”的角色定位。
地区安全架构的失衡风险
日本选择在西太平洋实施联合训练期间执行护卫任务,其地缘政治指向性不言而喻。从允许英航母打击群停靠横须贺基地,到与美英开展联合训练,日本实质上已成为美国将北约军事力量引入亚太的“跳板”。
这种军事同盟的扩张将导致三大风险:其一,西太平洋军事对峙态势升级,误判与冲突概率增加;其二,地区国家被迫“选边站队”,分化阵营对抗加剧;其三,多边安全机制被边缘化,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安全架构受到冲击。
日本需正视战略选择的责任
日本安保政策的异变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国内右翼势力抬头、外部大国博弈加剧的共同产物。然而,历史教训表明,军事冒险主义从未带来真正的安全。从甲午战争到太平洋战争,日本曾多次因扩张野心陷入战略困境,最终给亚洲邻国和本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如今,部分政客试图通过修改宪法解释、扩大自卫队职权来重走“军事大国化”老路,不仅违背战后国际秩序,更将日本置于危险边缘。
当前,国际社会正面临气候变化、经济复苏等多重挑战,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日本作为亚洲重要经济体,应与邻国携手构建开放包容的安全架构,而不是执意追随美国搞阵营对抗。
回归和平宪法精神才是正道
日本对英军实施“武器等防护”,是安保政策异变的最新注脚。从解禁集体自卫权到扩大防护对象,从修订《防卫计划大纲》到增加防卫预算,日本正在系统性地突破战后军事限制。然而,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靠强化军事同盟或扩大武器部署实现的,而是需要各国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分歧。
对于日本而言,回归和平宪法精神、坚持“专守防卫”原则,才是赢得亚洲邻国信任、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唯一路径。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30 |
|
![]() |
2025/6/30 |
|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