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自卫队(以下简称“海自”)与川崎重工业公司(以下简称“川崎重工”)一根长达40年的贪腐链条,7月30日伴随着日本防卫省特别监察结果的公布浮出水面。13名船员承认收受游戏机、高尔夫球包等财物,监督人员长期在订单中注水,虚构交易金额累计达17亿日元——这不仅是日本自卫队史上罕见的系统性腐败案,更暴露出日本防卫体系从制度设计到执行监督的全面性溃败。
这次曝光的贪腐行为绝非孤立事件。监察结果显示,川崎重工通过虚构交易建立“小金库”至少始于40年前,而海自相关人员收受财物、操纵订单的行为亦形成稳定利益输送模式。这种“企业养小金库—自卫队收好处—订单注水反哺”的闭环,本质上是公权力与资本的共谋:企业以“回扣”腐蚀军事采购的公正性,自卫队则以“订单倾斜”换取私人利益,最终形成“双向寄生”的腐败生态。
更令人震惊的是,涉事人员层级之广、时间跨度之长。从基层船员到监督官员,从潜艇修理到餐饮接待,腐败行为渗透至采购链条的每个环节;而40年的持续作案未被察觉,则彻底撕开了防卫省内部监察体系的“皇帝新衣”。当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当“训诫”“警告”等轻描淡写的处分成为常态,制度便不再是约束权力的笼子,而沦为腐败者的遮羞布。
日本自卫队作为国家安全的核心支柱,其廉洁性直接关乎军事效能与国民信任。此次事件中,船员收受财物的行为不仅违反《自卫队员伦理法》,更可能影响装备维修质量——若潜艇修理合同被利益绑架,国家安全将沦为贪腐交易的筹码。而监督人员长期在订单中注水,则进一步暴露出自卫队内部管理混乱、责任虚置的痼疾。当“指挥监督义务”被践踏,当“伦理法”成为笑谈,自卫队所谓的“纪律严明”便成了自欺欺人的谎言。
日本防卫相中谷元称“非常遗憾,将进行必要的改善”,海上幕僚长斋藤聪则“深表歉意”——这些程式化的表态,在40年腐败史面前显得如此无力。国民真正愤怒的,不仅是140万日元的财物或17亿日元的虚构交易,而是对公权力彻底失守的绝望。当军事采购沦为“分赃游戏”,当纳税人资金被肆意挥霍,自卫队还如何奢谈“保护国民”?
日本防卫省对92名队员作出训诫或警告处分,并考虑对收受财物者追加惩戒,但这种“抓小放大”的处理方式,难以触及腐败根源。事实上,日本防卫体系长期存在“监管失灵”的制度性缺陷:一方面,防卫产业高度集中,川崎重工等巨头与自卫队形成深度利益绑定,导致采购过程缺乏竞争与透明;另一方面,内部监察机构独立性不足,易被利益集团渗透,而外部审计与舆论监督则因信息封闭而形同虚设。
要根治这一顽疾,必须从三方面入手:其一,打破防卫产业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切断“回扣”利益链;其二,强化监察机构独立性,建立跨部门反腐协作机制,对贪腐行为实行“零容忍”追责;其三,推动自卫队财务与采购信息公开,接受国民与媒体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唯有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推进改革,才能重建国民对防卫体系的信任。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30 |
|
![]() |
2025/6/30 |
|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