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参议院大选的民心与变局

近日,日本第27届参议院选举落下帷幕,此次选举的结果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日本国内乃至国际社会都引发了广泛关注。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未能保住参议院过半数席位,自民党更是自1955年建党以来,首次在国会众参两院均未过半数,再加上此前的东京都议会大选失利,这无疑是自民党的又一场“历史性溃败”,而此次选举背后所反映出的日本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问题,更值得深入剖析。

先来看选情,在本次选举中,自民党可谓损失惨重。原本在参议院拥有一定优势的自民党,此次改选议席大幅减少,与公明党联合也未能守住半数席位。国民民主党则成为大赢家之一,议席从选前的9个大幅跃升至22席。新兴的民粹保守政党参政党同样表现亮眼,从上届的1席跃升至15席,实现了重大突破。而其他政党如立宪民主党、日本维新会等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变化。

自民党此次失败,主要原因在于其在国内经济问题处理上的失败。近年来,日本物价持续上涨,尤其是大米价格翻倍,给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压力。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在野党提出降低甚至取消消费税的主张,但自民党对此持否定态度。自民党长期执政,却未能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中,如增长动力枯竭、老龄化、财政与货币政策困境等深层次矛盾,使得民众的生活质量难以得到提升,这必然导致其在选举中失去民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民民主党,该党之所以能够获胜,关键在于其关注老百姓的生活。国民民主党主打上调打工族收入免税门槛等政策,切中了日本民众的关切,赢得了广泛共鸣。这些政策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让民众看到了该党为改善民生所做出的努力,自然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

参政党议员席位实现巨大飞跃,一方面体现出该党对国民生活的关注,提出了一些能够吸引民众的政策主张,比如在经济政策上主张减税等;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日本的排外主义倾向。参政党主打“日本人优先”的口号及相关反外国人政策,为日本社会寻找到危险的“出气口”。值得注意的是,其支持者多数原本是自民党的支持者。在安倍晋三遇刺身亡后,这部分选民失去了对自民党的支持兴趣,转而支持参政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自民党在失去安倍这一核心人物后,凝聚力和吸引力在不断下降。

此次选举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女性议员席位大增。共有42名女性当选,超过了2022年的35人,创下历史新高。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女性往往更关注生活,对民生问题有着天然的敏感。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本女性在政治参与中的意愿逐渐增强,而此次选举为她们提供了表达诉求的平台。未来,日本政治发展的一大趋势或将是“政治的女性化”,女性在政治决策中的影响力有望不断扩大。

而在分析自民党失败原因时,也不能将责任完全归于石破茂。首先,石破茂上台前,自民党的支持率就已经处于较低水平,自民党的问题由来已久,并非石破茂一人所能扭转。其次,石破茂在自民党内处境艰难,属于没有强大派系支持的孤家寡人,还要受到麻生太郎等人的牵制。他上台本欲调整安倍路线,以应对新的社会问题,但却得不到党内所有势力的支持,导致他上台前的一些主张很难落地。最后,美国因素也不可忽略。在“日美基轴”的国策下,为配合美国战略,日本将大量资源投入军事、外交领域,挤压了民生空间,在特朗普的强大攻势下,石破茂在关税问题上的回旋的余地不大,这也影响自民党的支持率。

此次日本参议院大选,深刻反映出日本选民对生活的关心以及对自民党的不满。这种不满情绪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体现出来,即排外主义倾向的抬头,这对日本乃至全球来说都值得警惕。排外主义可能会破坏日本长期以来建立的国际合作关系,也可能引发国内社会的分裂和对立。此次参议院大选只是一个节点,日本未来的政治走向,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