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老藩医秘方演变而来的喉部专科药品,龙角散这个名字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追求规模扩张,不依赖资本上市,在第8代掌舵人藤井隆太的带领下,龙角散历经岁月洗礼,不断重塑“老字号”的价值。
日前,《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与《日本华侨报》走进龙角散本社,对藤井隆太社长进行了特别专访。从音乐到药业,且看他如何回应时代的“声音”。
“一定要成为百年企业吗?”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龙角散作为配方问世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作为企业设立也有150余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日本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而龙角散的产品始终屹立不倒。您认为百年企业得以延续的关键是什么?我想这也是很多企业家都会关心的问题。
藤井隆太:是的,日本是世界上拥有百年企业最多的国家之一,龙角散本身也是历史悠久的企业。因此常有人问我:“要如何才能成为百年企业?”我有时会反问:“一定要成为百年企业吗?”
真正能长久发展的企业,都是不断在进行自我革新的,比如研发新商品或调整经营模式,方法因企业而异。但如果不变革,就无法存续。
我的先祖是江户时代秋田藩藩主佐竹氏的御医,为了治疗被哮喘折磨的佐竹氏,研发了一份秘传药方,而就是这份药方经过改良后便成为了现在的龙角散。随后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原先的藩主被撤,取而代之的是由选举产生的县知事。面对这种社会体制的剧变,先祖也不得不转型,将为藩主调制的药方转为面向大众市场。当时政府提倡西洋至上,西洋医学的东进导致医疗费用高涨,普通民众负担不起。因此我的曾祖父成立行业团体,发起“家庭药保存运动”,与政府协商着筛选并保留真正有疗效的民间药品。
后来日本又发生了关东大地震,龙角散大楼位于震中,损失惨重。好在是采用了当时罕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建筑还能看出原型。说来,这幢建筑是在西班牙流感肆虐,日本社会药品紧缺的情况下,龙角散为保障药品的稳定供应而建造的,也见证了我们企业在大疫之年对社会的贡献。无论科技多么进步,人类始终生活在自然规律之中。不论是百年前的西班牙流感,还是后来的新冠。
在太平洋战争中,龙角散大楼又遭美军轰炸,再次受创。不过说到最艰难的时刻,其实是我接任社长那年。销售低迷、债务累累、员工士气跌到谷底,甚至比任何自然灾害都令人绝望。
龙角散能发展到今天,靠的不是守成,而是一次次直面挑战自我更新,在危机中重塑价值。
音乐家拯救百年药企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据悉您早年是在法国深造,志在成为一名音乐家,后来被迫接手龙角散成为企业经营者,这对您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吧。您是如何一边做音乐家一边运营企业的。
藤井隆太:确实,我原本是学音乐的,从桐朋学园毕业后也活跃在音乐领域,还曾赴法国深造。我对企业经营毫无兴趣,完全没有考虑过这条路。但不得不说,音乐与经营也有共通之处。
在法国深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古典音乐的魅力,但与此同时,我也产生了一种难以忽视的违和感,因为它并非诞生于我们的文化。我们作为东方人,常常是带着憧憬之心在异文化中努力学习,虽然可以精准地演奏谱面上的音符,技巧也达到世界最高水准,但那终究只是模仿,而非真正的表达。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性,这也成为我之后在经营中强调Only One的原点。
从法国归国后,我继续从事音乐工作。但很快便意识到,日本的古典音乐界缺乏商业运作的思维,很难拓展更大的舞台。这种现实促使我开始接触商业,先后在小林制药和三菱化成工业(现三菱化学)等工作了10年。
转折出现在我34岁那年,父亲突然病重,我不得不在35岁那年临时接任了社长之位。当时公司陷入严重危机,销售下滑,负债高达40亿日元,员工士气低迷,可以说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当时的我考虑过停业,如果为追求利润而强行维持经营,有可能对社会造成更大负担。但转念一想,即使公司停业,也仍会留下巨额债务和大批失业的员工。这种两难处境让我无法做出抉择。最后还是妻子的一句话说服了我,“你应该为一直支持我们的客户尽一份责任,不该就这样放弃。”
首先我做的,是摆脱“大企业病”。很多经营者一心想把企业做大,盲目模仿大企业的做法,但其实消费者根本不在乎你是不是大公司,只关心你的产品是否可靠,品质是否稳定。我决定放弃扩张思维,转而专注我们真正擅长的咽喉领域,走Only One的路线。
就像在古典音乐界,如果有十位长笛演奏家风格都一样,你就不会被记住,得不到下一次演出的机会。唯有展现出独特的表现力,才有生存空间。这种信念也贯穿于我经营龙角散的理念中。
从咽喉出发守护生命与尊严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如今,龙角散在很多国家都是家庭常备药。人们所依赖的不仅仅是药效本身,更是一种安心感。作为掌舵人,您如何定义品牌责任?又如何看待消费者对龙角散的信任?
藤井隆太:龙角散并非为重症设计的强效药,而是在喉咙刚感到不舒服时就可以温和介入的自我保健型药品。我们的主力产品是第三类医药品,药效仅作用于咽喉黏膜,不会对其他脏器造成负担。药品并不是越强越好,而要与身体状态相适应,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因此龙角散的产品包括孕妇、有基础疾病的人或体质敏感者在内的群体都能安心使用。正是这种安心感,构成了我们最核心的品牌责任。
我们不断探索与咽喉相关的各种需求,最终发现了一个社会上未被充分关注的问题——服药困难者的困境。
我亲自走访了介护设施,震惊地看到护理人员不得不将药撒在米粥上喂病人。当然不能责备第一线的护理人员,因为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病患不吃药病情就会恶化。但这种方式,等于是剥夺了病患最后的口腹之乐。对我们药品制造商而言,这种情景是极难接受的。
于是我开始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我们尝试研发服药辅助果冻,制作过程中,我们不断研究医学与人体生理构造,发现人类作为直立行走的动物,其吞咽结构极其复杂,吞咽动作本身就是易出错的动作。
我们的研发目的,不是为了多卖出产品,而是想尽力避免一些悲剧性的事故。如果这款产品能让老年人到生命最后阶段都能自己进食,那它就有着非凡的社会意义。
后来,儿科医生告诉我们,小朋友也有吞药困难的问题。我们便研发了儿童用服药辅助果冻。虽然这类产品目前仅占我们总销售额的5-6%,但我个人认为,它是我们公司最能拯救生命的商品。比起销量,它的社会价值更大。
在疫情期间,我们从未宣称产品能够对抗病毒,但消费者意识到守护咽喉的重要性。这种对健康意识的提升,远比任何广告来得有力。
龙角散的中国战略信任优先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近年来,龙角散在亚洲地区,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赢得了极高的品牌美誉度。能否透露一下贵公司在亚洲的未来战略?是否有上市的计划?
藤井隆太:我们在亚洲市场的发展,并不是追求销量第一,而是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优先构筑信任。我们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开展中国市场的布局。
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走进当地文化,理解当地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无论是产品信息、广告语言还是产品包装,都会因地制宜地贴近当地消费者的审美习惯。
就我个人来说,了解市场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亲自前往一线。所以我每年都会访问中国5、6次,和当地经销商、消费者面对面地交流。我不相信只靠报表和数据就能理解一个国家的需求,也不愿意只坐在办公室想象市场趋势。我们产品的很多改良,比如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口味?喜欢含片类型还是粉剂类型?包装是否清楚传达温和但有效的理念?都是来自一线反馈。
另外,为了确保产品品质与供应稳定,我们也在日本国内启动了生药的自社栽培项目,特别是在秋田县。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海外原料的依赖,还能带动地方农业发展,实现稳定供应与地域振兴的双赢。
至于是否有上市的计划,我可以明确地回答,现阶段没有上市的打算。因为我一旦上市,就容易患上“大企业病”。为了数字好看而做促销,盲目追求规模失去长期眼光等。龙角散不需要变成大型企业,我们要的是灵活、迅速地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在我看来,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不只是庞大的消费市场,更是能够共同提升健康意识、建立深厚信赖的重要伙伴。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30 |
|
![]() |
2025/6/30 |
|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