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晶宫到关西湾看中国茶与世博会的170年对话

有一种说法,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也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中国“福建茶商首次参展,展品包括白毫茶、功夫茶等,获得国际好评。” 其史料根据之一,是当时“《泰晤士报》评价:‘中国茶商展示了茶叶最本真的形态,这或许预示着未来全球茶产业的变革方向’。”其史料根据之二是“1852年出版的《英国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评奖委员会报告书》,记载了中国茶参加首届世博会并获得好评的史实,评语中提到了福建武夷山出产的白毫茶、乌龙茶等。”如果此说成立,就可认定具有170多年历史的世界博览会,是与“中国茶”并行而进的。

‌1867年,法国举行巴黎世博会,有传说“三位福建茶女表演茶艺,成为展会亮点。”更有说,当时“福建茶商詹金圃携带的铁观音在品鉴会上连获三枚金奖,其‘观音韵’的独特兰花香震惊评委。法国茶学会会长在品鉴报告中写道:‘这种茶叶在第五泡时仍能保持层次丰富的香气,堪称自然界的奇迹’。”这样看来,中国的“闵茶”,在世界博览会的开创时期,是没有缺席的。

时任中国总理在第七届上海世博国际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说:“1876年,中国第一次以官方名义参加了美国费城世博会。”而中国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出版的俞力主编的《历史的回眸—: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故事(1851——2008)》,则认为“直到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中国才有了以官方名义正式参加世博会的记录。”在我看来,更为重要的是,在浙江海关税务司担任“案牍”的工作人员李圭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回国后写了一本《环游地球新录》,李鸿章特意为此写了一篇序言。这本书里一方面谈到有“大清国”的茶参展,另一方面说到“茶叶一项,人皆嗜之。惟嫌绿茶掺杂过多,出洋原箱较大,由行发铺另售不便。未若该每磅一小匣,合若干匣为一箱之为善也。”与此同时,他还注意到:“印度之物,式样半若中华。茶叶年多一年,味虽不美,而行销亦广。”显然,中国茶在世界上已经开始面临竞争了。

1878年,法国举办了为时190天的“第三届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刚刚到任中国驻法国大使郭嵩焘到会参观,回来后在日记中写道:当时的“中国馆”——“中华公所”“售瓷器、茶叶、古铜器、雕刻、象牙折扇独多。”不过,后世有研究者指出,当时“瓷器、茶叶、铜器、雕刻、折扇等,满床满架地堆放在一起,似乎缺少让人赏心悦目的感觉。”郭嵩焘自己则说日本场馆“以修洁胜”,比中国馆有“清雅气”。

在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一方面是中国茶备受欢迎,并因此被美国伯克兰茶行包销。当年11月4日《大公报》曾有这样的报道:与“各国茶叶相比,独推中国为第一,有奖超等文凭之说,会场中一时播扬已遍。除零售外,仍有三万磅皆为纽约伯克兰茶行包销,事成后,更有别茶行加价五百元,甚至加一二千元向茶瓷公司订立永远交易之合同,此亦中国商界上之一好消息也。”另一方面则是上海茶店陈新礼带着两名缠足少女在现场侍茶,惹起旅美华侨华人的反感和谴责。当年《东方杂志》第九期曾刊登留美华人张继业撰写的一篇题为《记散鲁伊斯博览会中国入赛情形》的文章,对此现象大加鞭挞。

1905年的比利时列日万国博览会上,大清政府建立了“中国博物院”,“以官货入赛”,“售有茶叶、瓷器、景泰蓝、绣货、绸缎、古玩、玉器、雕刻、木石诸种”,中国的通运公司还在现场建设了一间“茶室”,“装饰最丽,为会场独一无二之饮息处”。遗憾的是这次厦门只带着烟草来参展,原因是“二十年前,厦门之茶,行销美洲者,不下二十万斤,今为印度、锡兰茶市所夺。”当然,这次博览会上也出现了一点波澜,那就是“中国出品竟有刑具、烟枪、缠足鞋等物。”后来是中国“留学生争之公使,始撤去”,好在是没有酿成大浪。

1906年,意大利举办“米兰万国博览会”。自筹盘缠前往参会的江浙渔业公司副经理郭凤鸣回国后写了一篇《意大利万国博览会纪略》,指出从参展状况来看,中国“惟茶叶一项,尚能保存利权”,但“华商不知大势,图利目前,每以他种植物叶掺杂其中,售伪日久,信用必失。”他在现场看到一个意大利“十二岁小女子,云华人世居人下。”也就是说,在这届世博会上,出现了中国茶叶造假的问题。

1915年,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和旧金山市建立,美国又举办了为期288天的“旧金山巴太万国博览会”。中国的“安徽祁门红茶以及湖南安化芙蓉各山红茶,皆由山西宝聚公司监制,中华茶叶公司陈列,煞费苦心,仍嫌未能动目。”其原因之一是“茶之陈列虽多,然无说明统计,不过一二商人小册,散置其间”。原因之二是“我华茶入口作弊之事”,“药材内羼杂伪茶”。写到这里,我敲键盘的手指有些颤抖!正如论者所说,“中国商人在出口茶叶中大施雕虫小技,掺假作伪,自毁信用,害人害己。”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届博览会上,中国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日本茶商以“蒸青绿茶”工艺展示现代化生产线,印度茶商则推出CTC碎茶技术。面对工业化的冲击,安徽茶商谢裕大创新推出“黄山毛峰”礼盒装,把采茶时间、茶园海拔等信息印在锡罐上,这种“可追溯系统”比欧盟食品溯源标准早了一个世纪。更好的消息是,江西修水的宁红工夫茶以“果香蜜韵”征服评委,与印度阿萨姆红茶同台竞技时,其耐泡度高出30%。更令人瞩目的是华茶公司展示的“茶艺三件套”——紫砂壶、青花杯、竹茶则,把品茶仪式升华为文化体验,最终斩获7项大奖中的4项。

长话短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十大名茶(如祁门红茶、西湖龙井等)入驻联合国馆,吸引超280万人次品尝。‌武夷山茶农在联合国馆演示“岩茶十二道”,从茶青采摘到炭焙完成需48小时,这种近乎苛刻的工艺让瑞士钟表大师感叹:“这是时间与自然的完美协作。”更值得关注的是,云南普洱茶通过世博会平台,把“越陈越香”的陈化理念推广至全球,形成每年200亿元人民币的收藏市场。

‌2015年米兰世博会上,中国以“一叶千年”为主题展示茶文化,传递东方饮食美学。

现在,正在举办的‌2025年日本大阪关西世博会上,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 (中茶公司)受邀参展,展示乌龙茶等品类,并签署对日出口合作项目。

回望170年世博的历程,我发现中国茶始终在传统与现代间寻找平衡点。结尾时想说,我去参加6月3日以“绿色赋能 智创皖美生活”为主题的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安徽活动日,亲眼看到祁门红茶作为活动指定用茶,携百年非遗技艺香溢世博,成为徽风皖韵走向世界的芬芳名片。作为一个在日本的中国人,作为一个在日本的“安徽的女婿”,心中自然有一番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