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日本买房养老的中国人,差点血本无归

“人不到钱到”,是很多中国人对待日本不动产的投资模式,甚至成为一种潮流。其中固然有日本房产的市场坚挺和投资收益做支撑,但不可否认,也有中介宣传的引流效果。比如,在日本买一间酒店客房,委托酒店的运营公司打理,一方面坐等房产升值,另一方面每月收租,稳赚不赔。

然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组团在大阪购买数个酒店房间,为的是享受房东红利。然而,房东虽然当上了,房租却是泡汤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倘若房租泡汤的原因是市场崩溃,那顶多算是“天时不济”;如果是因为酒店没选好导致亏本,那只能说是“地利不够”——无论哪种情况都无话可说,可如果是被运营公司坑了,那就不是普通的“人和不足”了,而是要追究起诉的。6月30日,大阪市地方法院正式受理了22位中国投资者集体提起的诉讼,他们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为自己两年多的血亏讨一个说法。同日,读卖电视新闻报道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

在起诉书中,22名中国籍原告控诉了他们是如何被黑心的运营公司坑蒙拐骗的。2020年,想着通过投资日本房产实现“以房养老”梦想的中国业主们,听信了中介鼓吹,在大阪市某酒店相继购买了多个房间单元,与运营公司签订了长期的出租合同,约定酒店房间由运营公司全权管理出租,将租金定期支付给业主们,而业主既可以有稳定的收入,又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不动产,还不用费心,可谓躺平式赚钱。但谁承想仅仅过去了3年,这家运营公司突然“翻脸不认人”,不仅开始拖欠房租,还私下腾空了房间内配套的设施,包括电视、床铺、家具统统被撤走,这让业主们有种被掏空的背叛和欺骗。一位中国男子在接受《读卖新闻》采访时表示:“我感到很焦虑也很愤怒,原本我是想把投资的酒店房间委托可靠的酒店运营公司来赚取收入的,没想到会这样。”

这些业主多次与运营公司交涉,追讨拖欠的租金,但运营公司却置若罔闻,不仅拒绝履行合约,还堂而皇之地运营,根本没有把22位业主放在眼里。之所以如此嚣张,是因为这家公司也有自己的“振振有词”,在接受采访时,公司负责人解释说:“合同履行时产生了一些税金,这是签订合同时未能预料到的,但是这些业主没有支付税金,所以我们采取了一些方式减少我们的损失。”这番操作加上如此辩解,很多网友纷纷揣测幕后操纵可能是同胞,因为未经允许的“以物抵债”,不是日本正规运营公司的做事风格。

这场纠纷的导火索究竟是运营公司违反合同,还是业主拖欠税金,或许经过法院的调查才能判明是非,但这起案件却是无独有偶。据报道,早在此前就有超过50名中国业主在大阪、京都提起类似诉讼,今年3月,大阪地方法院已对其中30多人作出判决,支持原告请求,责令运营公司归还房间并支付拖欠租金。

不论是纷争还是裁决,都暴露了业主与运营公司之间的隔阂与隐患,典型的就是权利义务约定不明确,比如税金和维护费应当由谁来承担的问题,海外资产包租模式的监管问题,这些从细节到宏观的灰色地带,都让外国投资者在维权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即便没有人为的干扰,投资海外资产也需要有足够的常识和经验审时度势,对于有投资意向的外国人而言,通过正规的中介寻找投资物件,不受“躺平式收益”利诱迷惑,是避免纠纷减少损失的重要前提。对于有意向来日本购买房产的中国投资者而言,可以通过委托律师或司法书士等专业机构事先调查买卖合同的对方当事人情况,了解购房过程中可能出现雷区和盲点,然后再决策是否交易。合同再周密也是君子协定,一旦出现违约情况,维权成本不容小视,因此防患于未然远胜于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