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都买不起了还要忍受家暴,日本男人如此窝囊

大男子主义?职业家庭主妇?是不是您对于日本家庭的印象。事实上,日本的已婚男性要将薪水上交妻子,再从负责分配的妻子手中领到每月几万日元的“零花钱”。工作日的午餐、下班后的小聚,都来自这份零花钱。囊中羞涩时的他们,甚至要戒掉香烟和咖啡。

这还不是最惨的。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男性曾经或正在遭受家庭暴力。

6月15日,日本警察厅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男性因为家庭暴力向警方求助的咨询案件数量达到了2万8000件,5年时间里增加了9000件。这些数字也引起了社会机构的关注和重视。

横滨的一家受害者援助机构从今年开始,专门为男性受害者举办咨询会。这些表面强健内心脆弱的男人,之所以遭受家庭暴力,并非体力不济,而是身不由己。NPO女性人权援助中心主任栗原加代美一语道破他们的难言之隐:“如果抓住了妻子的手腕或肩膀大喊住手,反而会被认定为实施家暴的人。而且男性出于自尊和面子,通常不会主动和别人谈论被家暴的事情,反而是埋藏于心,这让他们在肉体之外承受了更多的精神压力,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疏导和缓解,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会选择自杀。”

这不是危言耸听,警察厅的统计数据佐证了栗原主任的这一观点。去年有99人因家庭暴力自杀,其中约80%为男性。

在日本,除了受害者性别的反转,家庭暴力的形式也有了补充。2024年4月1日起,日本开始实施《家庭暴力防止法》修正案,将“精神暴力”明确纳入法律规制范围。家暴不再只是可见的殴打与淤青,更包含那些无形却致命的伤害:

1、精神暴力,包括长期语言侮辱、恐吓威胁、强迫长时间跪坐训话,以及限制行动交友等控制行为;

2、经济控制,没收工资卡,只给每日100日元(约5元人民币)零花钱;

3、性暴力,在日本,婚内强制性行为也被纳入家暴范畴。

在男性遭受的家庭暴力中,女性施暴者常采用非武力手段,如转移共同财产、精神冷暴力、经济控制等,这些方式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的特点,甚至是报警无法解决的。一位警官坦言:“现在的家庭暴力案件需要细致辨别,传统男强女弱的预设已不适用。”但男性受害者增加并不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升,二者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

事实上,在日本对于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救助机构还是相对健全的。男女共同参与局作为男女平等支援机构,就在官方网站上介绍了救助机构的名单。从警察厅的被害者咨询窗口,到律师联合会的被害人支援窗口,从司法救助中心到女性劳动协会,甚至针对外国人遭受家庭暴力也有人权咨询机构可以提供指导。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谈,只是未到伤心处。但在男女平等的社会,男性不仅要有“敢诉苦”的勇气,更需要“被善待”的机制。日本从法律的完善到制度的重视,无疑是让广大未婚男性有了步入婚姻的动力,更让已婚男士有了摆脱家暴、寻求平等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