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自己每天都“微笑面对”

深夜,我正写作业,突然两声低沉的砰砰传来。到客厅看看,发觉屋顶照明灯亮着,冰箱停了。问爸爸,他提醒我:可以检查一下控制插座那一路的空气开关,是不是跳开了?一看,是插座开关跳开了。爸爸提醒:因插座与灯分别是两条控制线路。先检查,再应变。他还说:居家也好办公室也罢,最好有小小手电筒以备不时之需。安全第一。

“安全”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我们须学会在不同环境中保护自己。

从经历看,我成长的十几年间,校内日常活动、节假日居家走亲访友乃至外出旅行,自小学校内防震防火演练——校内安全演练中最常见消防和防震演练,我心想:真遇到地震着火等事故时,自己肯定还会慌张,不知如何应对;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非亲历’”,这些演练还没练到心里、我自己走心不够。不过,我内心始终愿意是演练,永远不亲历为好。

暑假降至,不少同学有外出见世面计划。去年暑期,我去了几个国家,更鲜明地感到,不了解文化差异可能会有安全隐患。在一些国家,宗教习俗和文化禁忌需要大家格外注意。比如在中东地区,穿着暴露可能会被视为不尊重当地文化。进教堂不能穿着暴露,更不宜大声喧哗,有时拍照都被禁止。在吉尔吉斯首都比什凯克,我们进入当地宗教场所,需脱鞋进入。除这些外,还要尊重当地文化习俗,避免因文化冲突而陷入被动甚至危险。如不了解这些,或许你会被视为对当地文化不尊重,甚至引来人们对你的反感。因此,你需要了解目的地国文化习俗和各种禁忌,以便自己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避免不必要冲突。

网络安全是必须面对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越来越依赖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乃至安排生活琐事。然而,网络世界也处处有风险。在网络交流中,我们可能会分享自己的信息,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警惕性,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同时,这几年网络诈骗、以及各种虚假信息屡见不鲜。前段时间,我的班主任李老师还分享了我校学长出国后被诈骗的经历,听了他的经历,感觉自己遇到此类情况仍无法保证自己不会上当。在网络世界里,我们不能轻信任何陌生人,要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要设法验证一下,确保自己在网络社会的安全。

此外,网络虚假信息也是个严重问题。网络交流中,我们可能会接触到不同来源信息,其中有些可能是虚假的。比如,一些网站可能会发布虚假留学信息,夸大背景提升,或冒充正规机构诈骗。为避免上当受骗,我们在获取信息时要通过至少两个完全不同渠道进行一番核实,确保信息真实再去行动。

除了上述问题,校园暴力和心理健康安全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很快,我将走进大学,会遇到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同龄人,聚在一起学习生活。可能会因文化差异、语言障碍或其他原因产生冲突,虽然学校通常会有严格的纪律制度来防止校园暴力发生,但群体间偶尔还是会出现一些小摩擦的——这是极为正常的(大家在一起,如发动机的变速箱,彼此咬合作用,就会有摩擦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正确处理冲突、及时“减速”“刹车”,避免事态升级。据了解,学校通常会设专门辅导老师,帮大家解决矛盾与冲突,同时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帮大家缓解压力和焦虑——能更平稳地度过不是更好吗?

未来岁月中,压力不可避免。说这好像前路满是荆棘;事实上,前行必然要迎风——“飞机就是逆风起飞”的呀!学业压力、文化适应及与同学和老师的相处压力等都可能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如不能及时处理这些,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因此,积极参加学校定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着应对压力,保持积极心态,关键是要学会自我调节,通过读书、运动、音乐、观剧、旅行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良好心态——确保自己每天都“微笑面对”自己与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