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我们将迎来祖国60周年华诞。今日的中国,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让我们这些海外游子为祖国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今年是我来日本留学的第15个年头。15年来,和绝大多数留学生一样,在异国他乡遭遇过异文化的冲突,经历了学业和工作上的困惑和成功,这其中的泪水与欢笑不是只言片语就可以表达的。但是只要看到书桌上印成铅字的博士论文和学位证书,异国他乡的所有心酸苦辣都变为美好的回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
我的在日留学生活之所以能圆满地画上一个句号,除了自己多年的努力以外,还有导师、家人、朋友们的倾力支持和帮助。其中,一位日本老人对我的影响和帮助是我永远不能忘怀的。他就是前日中经济贸易中心会长——木村一三先生。认识木村先生是在2003年的一次学习会上。当时木村先生和东洋学园大学的朱建荣教授共同为在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和庆应义塾大学等院校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组织了一个学习会。两位老师和十几位留学生们每月一次在“霞关大厦”的38楼餐厅开一个讨论会,探讨中日间的时事问题和个人的研究课题。木村先生已经85岁高龄,但是每一次他不仅认真倾听每一位留学生的发言,而且都会提出宝贵的意见。每当我们中间有人取得了博士学位,他都会由衷地感到高兴,并开午餐会庆贺。
有一次轮到我发言,我谈到了自己在写一篇论文,内容是探讨周恩来总理如何在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存在找不到第一手资料、不能对相关人员进行采访等困惑。木村先生听了以后说:他的事务所里有一些1960年代、70年代的资料,不知对我是否有用,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去他事务所看看。第二天我打电话过去,事务员告诉我木村先生已关照过,随时欢迎我去。因为木村先生年事已高,不是每天去事务所,所以让我约定好日子去。
一个星期后,我拜访了在东京新桥车站附近的木村事务所。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挂在墙上的木村先生和我国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合影照片。在书桌后面还有一张1972年10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晚宴上木村先生代表日本经济界发言的照片,周恩来总理就坐在木村的旁边。我这时才知道平易近人的木村先生也是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的日本经济界的“有功之臣”,心中不由肃然起敬。过了几分钟,木村先生拄着拐杖来到了事务所,指着藏书丰富的书柜让我挑选自己喜欢的资料。当我流露出对许多资料感兴趣的表情时,木村先生对我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开启了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的大门,没有周恩来总理、没有日本民间人士的努力,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两国交流的盛况。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希望你把这一历史事实研究好,告诉更多的年轻人,中日友好来之不易。”
木村先生还告诉我,研究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的历史非常重要,他愿意给我提供各种帮助。我每周可以去他的事务所看书、看资料、写论文,他自己只要有空随时接受我的提问,并会联系一些与中日邦交有关的日方人士接受我的采访。
以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每周都去木村事务所看一些资料,帮助木村先生整理文稿,只要他有空就听他讲一些1950年代、60年代两国民间交流的幕后话题。特别是在佐藤内阁后期,日本经济界是如何做出努力促使日本政府改变对中政策,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的内容,对于我的博士论文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他还告诉我,现在两国人民可以自由往来,但是在邦交正常化实现以前,在日本进行中日交流的活动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众所周知的有被右翼暗杀的社会党浅沼稻次郎书记、被刺伤的公明党竹入义胜委员长等,他本人也多次受到右翼的威胁,曾经有两年多的时间没有回过家。而在这期间他唯一的女儿因生病没有及时治疗而留下了终身疾患。听着这位从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从事中日民间经济交流,亲身经历并见证了战后中日关系史的老人的回忆,我心中对他的崇敬之情又增添了几许。
木村先生常常告诫我:“你们年轻人要珍惜今天中日友好的成果,留学生更要担负起发展中日关系的历史使命,把你在日本看到的、学到的、体会到的东西带回到中国去,让中国人了解真实的日本,做中日友好的使者。”作为一名在战后中日关系史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士,经常有各界人士来拜访木村先生,许多团体也时常邀请他去做演讲。不过他特别喜欢和两国的年轻人交流。虽然年事已高、行走不便,但是他依然很乐意地到东京大学、大阪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学府,无偿地给学生团体做有关中日关系的演讲,回答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许多学生不但被木村先生的演讲内容感动,更被他为中日友好奉献自己毕生精力的精神所折服。
后来木村先生要坐着轮椅才能出门,就不太去事务所了,但是他还是常常打电话来询问我博士论文的进展情况,希望出了第一稿能给他看看。再后来木村先生住进了东京都内的一所老人疗养院,我每周一次去探望他,他每一次都跟我探讨一些中日间的时事问题,对小泉政权的对中政策表示担忧。他还表示,很想再去一次中国,看看今日中国的发展状况,这样在日本做演讲的时候就更有说服力,会让更多的日本人理解中日友好的重要性。
2006年的10月,木村先生因为肺炎需要住院,进医院的前一天我去疗养院看望他,他说他想写一篇关于中日关系新设想的文章,构思已经有了,希望我能帮助他打印成文。他还叮嘱我要早日把博士论文完成,走上工作岗位,为中日友好做一点实事。我回答说,我会努力的,取得学位后回中国,一定会起好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过了一段时间,木村先生给我打来电话,说他已经恢复健康,希望我随时去看望他。但是因为我要回国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同时调查一些资料,我为难地告诉木村先生我要过完元旦才能回日本。
2007年元旦刚过不久,我突然得到木村先生于2006年12月27日逝世的消息,当时我简直不能相信这位和蔼慈祥的老人已经离开了人世,而我却没能见上他最后一面。我知道他还有一篇关于中日关系新设想的论文还未完稿,而我也未能帮他打印成文,这些也只能成为深深的遗憾了。但是,他为中日友好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影响了我们很多的学子,我们一定会继承发扬他的这种精神。
我的博士论文因为引用了木村先生提供的第一手资料,成为了一大特色,顺利地通过了审查,取得了博士学位。我想木村先生的在天之灵也一定会为我感到欣慰吧。
木村先生说过,中日两国要和平友好地相处下去,首先要让两国人民学会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国家和国家的关系就是由国民与国民的关系组成。在日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关系融洽了,中日两国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好。
我想每一位在日中国人就是中日两国交流的纽带,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做中日友好的民间使者。我马上就要离开日本回国执教了,我一定不会忘记木村先生的教诲,把真实的日本介绍给我的学生和更多的中国青年们,帮助他们了解日本,为中日人民的友好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借祝贺祖国诞辰60周年、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之际,写此一文,纪念为中日友好奉献了毕生精力的木村一三先生,希望我们更多的人能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祝愿中日两国人民永远友好,两国永远和平相处。(此文系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与《日本新华侨报》社“中国心·赤子情”国庆60周年征文选作)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30 |
|
![]() |
2025/6/30 |
|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