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称对华出口保持平稳应“归功于中国”

在日本贸易振兴进程中,日中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是一大支柱。
图中所示的类似农产品出口在日本市场大受欢迎。(《日本新华侨报》图片)

8月19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汇总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额首次超过对美国的出口额,中国在进出口两方面均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该机构把日本财务省发表的贸易统计数据换算成美元并进行分析后得出了这一结论。

7天之后的8月26日,日本财务省公布的7月贸易统计快报(以通关为准)显示,中国大陆已经连续6个月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国。

两组数字都显示出了一个现象——中国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国,而日本对中国的依存度也日益加深。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去年7月日本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创造了战后首次超过对美出口的纪录。去年9月到今年1月美国重回榜首,但是今年2月以后再次被中国逆转。今年7月对美出口额同比减少39.5%至772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61亿元),而对华出口额则减少26.5%达到943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85亿元)。尽管都是在减少,但是对华出口减少的幅度远远低于对美出口。这种相互消长的变化同时显示出中美经济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今年1~6月的日本对华出口额为44445亿日元,半年的出口额首次超过美国(38575亿日元)。对华进口额在日本总进口额中所占比重早在2002年就已经超过美国。日本的对华进出口总额从2007年起也跃居首位。

如果进行一下比较,就会看到在日本对美出口方面,汽车约减少了4成,金属加工机械约减少了8成。而在对华出口方面,影像设备等减少幅度正在缩小,汽车零部件则增加了32.5%。

日本共同社指出,在中国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特别是政府实施购买家电补助、汽车减税和放宽金融管制等政策,导致国内的内需逐步恢复,让日本的对华出口额保持了平稳势头,“这应该归功于中国”。

共同社指出,日本经济能否走出谷底关键要看出口是否好转,因此日本对中国的“依赖度”也明显上升。其实,这种见解在日本企业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新日本制铁公司副社长谷口进一曾向媒体表示,虽然该公司在日本国内采取关闭高炉等措施持续减产,但在上海的合资工厂则早早开始恢复活力。中国今年3月的新车销售刷新了历史最高记录,因此汽车制造用钢板的销售态势良好。他特别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表示“中国政府财政刺激政策的出台,给日本带来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期待。希望我们今后能够把握住正在发展中的地区和事业的机会”。

日本的机床制造商“FANUC公司”已经做出预测,2009年财年销售额由于企业的设备投资剧减将骤降至半。但是,该公司社长稻叶善治表示只有中国例外,“部分产品的需求量迅速回升,已恢复到了经济危机以前的水平。”

同样,资生堂2008年财年的日本国内与海外市场销售额皆处于低靡状态,只有在中国增收达2成以上。由于中国大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不降,资生堂决定采取在中国大力塑造品牌的方针。

现实表明,在世界性经济低靡之时,作为恢复业绩的“杀手锏”,日本企业对其在中国方面的事业“依存度”正在提升。当然,在日本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过度依赖政策变动剧烈的中国将给日本企业带来高风险。

还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中日贸易额将出现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1998年以来的首次减少。这也显示出中日两国在未来经济发展上将呈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一种“命运共体”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