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中期“分县地图”现身 竟含一幅台湾地图

最初进行了善寺《日本画报》整理工作的嵩海雄,及他整理出来的明治三十年分县地图。
(《日本新华侨报》图片)

近日,日本有关研究者在埼玉县东松山市的了善寺发现一批珍贵的文物——《日本画报》和明治时代中期的分县地图,成为研究日本明治三十年(1897年)前后社会历史状况的重要史料。

据研究人员高木宏治介绍,这是到目前为止日本找到的第四部《日本画报》的原本。从总体情况看,全套的《日本画报》已经凑齐。但高木宏治认为:“还是这一部保存得最为完好。”

《日本画报》在当时是一般的社会小报,不属于主流媒体,刊载的内容包括观赏樱花、介绍相扑大力士,以及介绍一些当时的工厂等等平民日常生活中的事件。通过这份旧报刊,可以从中获取对当时日本社会风俗文化的广泛了解。这本画刊最特别之处便是其中还刊载了一些配有英文说明文字的照片。

高木宏治还介绍说,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以后,开始“废藩置县”,编制和发行“分县地图”,说明当时的国民已经具备了“县”的地域意识。这种“分县地图”一共有48张,这次发现了其中的29张。从资料上来说比较珍贵的是,这里面还有一张“台湾地图”。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清政府向日本割地赔款,将台湾等割让给日本,因此留下了这样一张承载着屈辱历史的“台湾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