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工科出身、成天和电路板打交道的她,在日本留学期间,迷上了花道,之后潜心学习,用了10年时间,成为了日本花艺设计师协会一级设计师、日本花道草月流一级教授。她就是饭塚千景,一个在日本生活了十多年又回到家乡干事业的上海女性。现在的她,在上海拥有了自己的一片花艺世界。她说她的目标是,有朝一日可以形成自己的花道流派。
打工时与花道结缘
齐秦曾在歌里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上世纪80年代起,“出国热”在上海的年轻人中风靡起来,一颗颗年轻的心满怀着憧憬,渴望走出国门开创一片新天地。当时的千景也是广大“出国大军”中的一员。不过,和许多梦想到日本淘金的年轻人不同的是,从大学电气通信专业毕业后,她一心想去发达国家深造,用她的话来说,“想把专业知识学扎实,回国之后能出人头地。”就这样,要强的她只身一人踏上东瀛的土地。
学了两年语言后,千景顺利考上了国立大学的电子工学硕士研究生。在留学期间,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让她不得不外出打工,而与花道结缘也正是由于这段打工经历。“读语言学校时一年的学费要60多万日元,为了养活自己,那时候我一天要打两份工,一个是在咖啡店,一个是在料理店。那个咖啡店名字叫‘west’,很高档,进出的客人常常是名人。店里一个星期会有两天请老师来插花,作为店里的装饰,比如在厅里会有一个很大的装饰作品,然后在每个桌子上还有一盆盆小的作品。客人来喝咖啡时就感觉像是坐在花丛中。冬天时,其实花可以摆放的时间比较久,一两周都不会坏,但是店里还是会一周两次地更新。每次换下来的花枝,他们就不要了,我就会向他们要一些,带回家。每次老师插花的时候我就会很仔细地在旁边偷偷看、偷偷学,回去后就模仿一下,在家里自己插着玩。”
花道在日本非常普遍,东京三天两头就会有花展,但门票很贵,“我那时候常常会把门票的价格换成人民币来折算,一算就放弃了。所以当时我只去一些免费的花展。”她记得读书期间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当时有一次日本留学生交流活动,“几十个留学生和几十个日本人一起,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去郊外玩,一下车就看见一片花海,漂亮极了。那次我去田野里采了很多很多花,多到抱不住,回家后心血来潮地插了一盆又一盆。”
插花时会联想到电路板
研究生毕业后,千景进入尼桑旗下的日产公司,做研发工作。“在日本,女性干技术这一行的很少见。女性在公司里一般做的都是辅助性工作,比如打打字什么的。我当时做的是汽车遥控器和导航仪的研发,那时候中国还没有,日本已经在做了。我那时候就想,把这些研制出来,然后把技术带回国。”
虽然日本公司对于女性职员会有偏见,但是对于这位既懂技术又精通中日英三国语言的中国女性,公司还是相当器重,“那时候我英文很好,因为出国前忙着考TOEFL,所以在公司里,一些技术指标的英文他们都找我来翻译。”
工作后,手头开始宽裕的千景决定利用业余时间去学花道,性格开朗的她选择了具有现代气质的草月流派。“日本花道来源于中国唐朝的佛教供花,传到日本后,发展演变成今日的花道。日本当代花道最著名的三个流派是池坊流、小原流和草月流,除了这三大流派外,还有成千个大大小小的花道流派。简单来说,池坊流比较传统严谨,小原流用浅盆花器融入自然景色,草月流融合了毕加索的雕塑艺术,更抽象、更现代,更具有个性美。铁丝、塑料、玻璃、石膏等都可以成为草月流派使用的插花辅助材料。”千景坦言,“接触了花道之后,觉得越干越喜欢,而相反对于日渐枯燥的技术工作却没有再生好感。”不过也许正是因为工科出生,在插花的时候,看到长方形的花器,她脑海中常常会闪现出电路板的形象,还常常会把藤条想像成电路板上的电线,琢磨一下线形的走向,“这个时候脑海里常常会有灵感浮现。”
家人的支持是成功的台阶
如果没有丈夫饭塚良一全心全意的鼎力相助,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饭塚千景。产后休假在家那一年,千景在今后自己的职业取向中艰难地做着选择,经过很长时间的考虑之后,她决定将花道作为自己的事业目标,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我甚至为了学习花道把儿子送去了托儿所,这在日本是非常少见的。但我先生很理解我,甚至会帮我向婆婆解释,这点我很感激他。”
2004年,已经成为日本花艺设计师协会一级设计师的千景在回上海参展的同时,看到了花道在中国发展的大好前景,她决定回上海,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刚开始时丈夫犹豫过,“虽然他愿意让我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但因为要分居两地,他很矛盾。所以一有机会我就做他思想工作,比如上海到东京的航班每天都有好几班,随时可以飞来飞去,再加上日本公司的年休也有很多等等。最后他终于勉强同意让我尝试一下。”
除了丈夫的支持,在上海的父亲也对千景的花道事业做出过“贡献”。在日本时,千景曾参加过“日本新晋作家展”,用的材料就是铁树叶,“之所以会选择铁树叶,可能是因为我父亲特别喜欢铁树,我从小就是在家看着铁树长大的吧。那次作品,我把阴干的铁树叶剪下后用骨干组合成一个交错的造型,用零碎的叶拼成不同形状的图形架在骨干的不同地方,又在骨干与骨干的交接的地方用彩色的铁圈来固定与修饰,这个全新的创意在当时日本业内引起了轰动。”
除了铁树叶,千景说在她的很多作品中还经常使用到文竹,“这也和我父亲有关。他养的文竹有两三米高,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过有人养文竹养得比他好的。”在“第六届国际插花艺术展”上,千景就用了父亲亲手剪下来的一大捆文竹去参展,“我在作品上布了很多藤蔓,上面再布满了喷上五彩颜色的文竹,营造出一个梦幻的效果。我的学生给这个作品起了个很好的名字,叫‘上海的森林’。想表达的意思是,上海现在飞速地发展,但同时它需要一些宁静的东西。”虽然这个作品非常有意义,但千景还是觉得把养了十多年的文竹剪了有些可惜。“我后来问我父亲,你是不是挺心疼的。他安慰我说,‘我正好想修剪一下’,我听了很感动。”
给上海新人不一样的婚礼
如今,坐落在精盛花市的“千景花物语”成立已有4个多年头,主要业务是花道培训、婚庆设计和室内外软装潢。在做婚庆设计时,千景还将日本的习俗和创意,设计成婚礼环节,推荐给上海新人。
“在日本插花时,我们会把两种不同颜色的沙通过交错倾倒,在透明的花器里形成不同的图案,然后再在上面插花。我就把这个仪式用到婚礼上。两位新人,一人扶着花器,一人倒沙,两种颜色的沙混合在一起,有水乳交融的含义。倒好后,花器里还可以插上人造花,一个具有意义的作品就诞生了,它可以摆放在新房中做装饰。但这个创意做出来后,别的婚庆公司模仿得很多,但他们不注重细节。比如我在倒之前会把沙都洗过,因为沙里是有灰的,不洗干净的话,一倒灰就会喷出来,不美观,也不卫生。但有些人没意识到这一点。”
还有一个婚庆创意也是从日本带来的。“日本人去神社许愿时,会将求签的白纸条系在树枝上,表示希望心想事成。我也把这个创意用在婚礼上,准备一棵造型漂亮的小树,用鲜花布置在树杈上,再在树杈上缠上小米灯。让来宾在签到时在纸条上写下对新人的祝福,然后把纸条系到小树的树枝上。在婚礼最后,新人会有抽奖的环节。就可以用这个纸条来抽,还能读一下中奖者写的祝福语。”
千景说,她会坚持将这一份“美”的事业进行到底。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3/5 |
|
![]() |
2025/2/19 |
|
![]() |
2025/2/18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