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队参加国际赛事何苦为祖先复仇

近日,亚洲冠军足球赛对抗正酣,中日两国四支俱乐部捉对厮杀。事先要大胜日本的中国队无一胜绩,使得赛前的抗日誓言变成笑柄。申花曾说:“抗日要打出民族尊严,不要对不起祖辈!”输了之后,对不起祖宗怎么办?

近代中国屡受落后挨打之气,由于传统的功利观“胜者王侯败者贼”在运动场上可以瞬间揭晓,民族的成功和国家的荣誉往往都寄托在体育胜负之上,因此新中国建国后一段时间,社会心理和国家政策重视竞技体育远较科技、经济、群众健康等强烈,宣传为国争光,振兴中华。但是许多世界冠军项目大多数缺乏吸引力和关注度,以及大众参与的普遍性。

过去一段时间,以金牌论英雄,一切为了得金牌、升国旗、奏国歌。胜利了,就是神是仙,荣誉、鲜花、民族英雄等一股脑地过来。输了往往被看成民族败类,观众也骂、砸、摔。朱建华、聂卫平、马家军、足球队就这样一次次从巅峰上摔下来,跌得鼻青脸肿,难现昔日的辉煌。其实,金牌就是金牌,不是狗皮膏药,不能一金遮百丑。

国际体育比赛是和平、友谊的象征,是促进各国人民之间了解的桥梁。去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引发西方某些势力的干扰,试图把体育政治化,引起中国人的愤怒,掀起了捍卫圣火传递的爱国主义热潮。将心比心,中国人既然反感批判西方把体育政治化,又何必自己把体育政治化、历史化、情绪化呢?球场不是战场,球赛只是一场游戏,没必要承载太多的历史恩怨。让体育回归体育,政治回归政治,各行其道才是和谐社会应有的本质内涵。

毋庸讳言,中国民间一直存在强烈的反日情绪,这些都由于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霸占中国领土钓鱼岛、遗留化武处理不力、拒绝民间战争索赔问题等方面存在冲突和摩擦。记得2004年8月,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亚洲杯赛场上,日本队一路被中国球迷喝倒彩,中国球迷的表现令世界媒体议论纷纷,不利于良好形象的树立。

北京奥运会一过,任何体育比赛对于见过大海的中国人来说,似乎都是一汪马蹄窝里的小水,掀不起心海里的多大风浪。但是也不尽然,只要和西方体育比赛,尤其和日本,总能让中国人兴奋起来,希望胜利为祖先报仇。不约而同地喊出要打出中国人的血性,绝对不能输球的口号。

当奥林匹克精神光照神州大地之时,取胜,尤其是取胜日本,还是某些人的习惯想法和功利观。某俱乐部战前动员说:“大家都清楚中日之间的历史,我希望大家此战能打出民族尊严和民族气节!如果有人自私自利以个人利益为重做些对不起俱乐部的事情,那么你对不起的将不仅仅是俱乐部和你自己,还有你们曾经被小日本欺辱过的祖辈!最后,我不希望听到你们麻木和不带感情的掌声!”掌声是那样的轰轰烈烈,带着为民族而战的气势,队员投入对日备战和比赛。

政治动员后,精神动力还是有限,于是物质刺激双管齐下,某俱乐部还有50万元的额外奖励。但是首轮交手,中超四强分别到日本挑战了4支日本球队,结果4场比赛1平3负,丢了6球却1球未进,暴露出与对手的一些差距。赢了好说,足以释放积压许久的闷气,豪言成为英雄壮语;一旦输了,事前再信誓旦旦的豪言壮语听起来都有些像赵本山的小品,咋那么能忽悠那!由此可见,足球本身水平不行,任何再有蛊惑性的口号都显得异常空洞,自取其辱。

非要让体育为祖先复仇,不符合体育本身的竞技精神。一旦失利,羞辱的就不是对手,而是自己。体育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但是不应该政治化。中国的运动员和比赛队伍,只有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才能发挥最佳水平,也许那时胜利就为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