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桩中国研修生酒后杀人案件的警示

3月3日,日本北海道带广警察署以涉嫌犯有杀人未遂罪,对中国人农业研修生张德成(21岁)进行了紧急逮捕。此前的2月21日,日本冈山县美作警察署把中国研修生李成杰(28岁)作为杀人未遂的现行犯加以逮捕。从时间上看,这两起杀人未遂事件相隔不到10天;从人物上看,这两起杀人事件的主人公都是备受社会舆情瞩目的中国研修生。如果进一步追究杀人动因的话,还可以发现张德成与被害者宝龙(22岁)两个人在食堂内喝酒时发生口角,后来发展到张德成在牛舍用菜刀砍向宝龙;李成杰则是先和4名中国研修生一起在宿舍喝酒,酒后和其中一名中国研修生(21岁)发生口角,他抄起菜刀刺向这名中国研修生的腹部。也就是说,“酒后行凶杀人”是这两起事件的“共性”之一。

远在异国他乡的中国研修生,在工作之余能够相聚在一起喝喝酒、谈谈心,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从上述两起案件可以看出,主人公把这样“快乐的事情”演绎成悲情惨案,让人不得不探寻其背后的因素,从中总结教训,并且找出目前中国研修生管理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点。

首先,到日本的中国研修生,大多负有沉重的经济负担。他们出去之前,为支付高昂的“中介费”,许多人不得不从亲戚朋友那里四处借款,因而负债累累。这势必给他们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压力。到日本以后,虽然他们大多数人的收入比起在国内来要高出许多,但只要和周围的日本人做一个比较,就会发现自己是一个廉价得不能够再廉价的劳动力,这样也会引起心理失衡。经济上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失衡应该是引发许多恶性事件的潜伏的“原点”。因此,如何缓解这种心理压力和如何制约这种心理失衡,就成为研修生管理中的一个问题。

其次,还有一些中国研修生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平常相互之间的一些积怨,或者独自吞饮闷而不发,或者私语他人扩大矛盾,结果,遇到喝酒这种似乎可以“口无遮拦”的机会,就会发生“口角”,上演“酒壮英雄胆”的悲剧。所以,如何化解平日之间的人际矛盾,也是研修生管理中亟需考虑的问题。

再次,还有一些中国研修生性格上存在着狭隘、偏激、莽撞的弱点,遇到事情是就容易表现出来。这样,从中国研修生个人来讲,要努力回避、克服、转移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增强掌控自己的能力,从管理者来说,就应该多学一些心理学知识,尽量了解每一位研修生的性格倾向,防患于未然。

两起中国研修生酒后杀人事件,一次又一次地敲响警钟,让人们从心理状态、人际关系、性格特点上进一步关注中国研修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将建议其纳入管理的范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