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到处都有中餐馆,这曾经让初来乍到的华人着实惊喜了一下,鼓足勇气直入站前中华料理小店,喝着免费冷水看贴满墙的“妹牛”(菜单),一种“终于找到党”的感觉就油然而生。这里既有广东菜的“醋豚”(古老肉);又有川菜的麻婆豆腐;如果饿了,还有淮扬菜系的扬州炒饭,北方煎饺以及来自山西成名于京华的“烧麦”和中华汤面等等。不过,这种终于找到组织的惊喜并未能持续多久,当发现几乎日本所有的中华料理店的“妹牛”里千篇一律全是这几道菜,最多再加上一份天津人也做不出来的“天津饭”或“中华饭”,甜品也一律是杏仁豆腐时,好不容易找到的那点惊喜就被日本人彻底折磨没了。
想我泱泱中华几千年来成就的川菜、京菜、鲁菜、上海菜、广东菜、潮州菜、淮扬菜等大小无数种菜系,这岛国少说也与我中华上邦交往了两千余年,就纳闷了,这日本人怎么就知道这么几道中国菜呢?是日本人不喜欢中国菜吗?不对,遍布街头巷尾的中华料理店干脆地否决了此一谬论。虽然我们对经过日本厨师为适应日本人的口味而对中华料理的不炝锅、少盐、少油、多用蒸煮等的再创作不太感冒儿,但观日本人,这样的中华料理就已经把他们“料理”得直呼“偶姨戏”(好吃)了,可见,中餐在日本的“人气”是不容怀疑的。这就让我们有了疑问,法国、意大利与岛国日本之距离相比于中国可谓何止十万八千里,在交通不发达的过去,几可说是遥不可及,可传至今天,来自法、意的料理,却可以说是几乎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正统性。看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并不能说与法、意料理多么相合,那么,原因到底是怎样呢?琢磨以后才知道,自从“黑船到来”,日本国门被敲开后,随着明治维新政府的“西化”政策,西方文化和西方人大量涌入了日本,同时,西方餐饮文化也纷纷挤入日本并开始改变着日本人的饮食习惯。与此相反,当时的在日华人相对来说却是少的可怜。这是由于日本在德川幕府时期政府就规定除去长崎的所谓“唐馆十三户”等极少数中国人以外,其余地区是不允许中国人居住的原因造成的。由此,我们似乎找到了中华料理没能在当时的日本开花散叶的真正原因。没有大量的华人社会存在,中华料理在日势微并惨遭改造也就不足为奇了。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应该可以说是整个东南亚华人社会规模最小的国度了。即使发展到后来,有了横滨、神户、长崎的中华街,说穿了,相对于整体日本,华人社会和他们的餐饮事业仍然只不过是几个“点”的点缀而已。
自从近年来大批华人涌入日本,随之,各种正宗本邦中国菜也适时地出现在了东京华人的主要聚居区,川菜、上海菜、湖南菜,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并茁壮成长。尤其是东北菜和火锅料理小肥羊、小尾羊,更是火遍东京繁华区。尤令人惊喜的是与中国客人一样,日本食客也在这些本邦中国菜馆里日渐增多,有些店铺日本食客甚至超过了中国食客。看到那些日本人一个个吃得热火朝天红光满面满口“死吧拉西”(非常好)、“偶姨戏”的滑稽样子,再听听他们临走时那边鞠躬边“有难!”(谢谢)、“搞其嫂无!”(吃好了)的真诚表情,就明白了日本人永远也不会拒绝中华料理的伟大道理。
感谢大陆的开放政策,也欣慰日本政府终于有了“大批量”地接受中国来客的魄力。这终于让在日中国人历史性地实现了真正的大发展,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中华料理在日本由“点”而“面”的普及,使正宗的中国餐饮文化渐渐融入日本并为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所喜欢。还替日本人高兴,高兴他们吃了那么多年的“疑似”中华料理后,终于实现了在日本也能吃到正宗中国菜的愿望。随着中华料理在日本由“点”到“面”的快速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在食文化上,日本人民就会渐渐地明白“食道正味儿是中华”的硬道理。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
|
![]() |
2025/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