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三十而立”。北京的“纪念热”暖了新老几代中日友好人士的心。因日本内阁更替而一度疑云重重的中日关系也渐渐晴朗起来。
人们注意到,短短几天,围绕条约缔结30周年,多个“热点”引人注目:一是中日两国总理互致贺电;二是胡温分别会晤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三是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30周年招待会在亚欧峰会的同时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日理万机的胡锦涛主席和麻生太郎首相“插空”亲临会议并致辞,实现“第二次握手”。这些迹象表明,中日两国依然非常重视彼此“世代友好”、“战略互惠”的关系,中日关系“暖意融融”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
麻生太郎接替福田康夫执掌日本政府后,舆论曾担心具有英美留学、日本鹰派背景的麻生将对华持强硬态度,刚刚回暖的中日关系增加变数。麻生也迟迟没有“亮牌”。但中国政府高层心中几乎早有谱儿,不搞“成份论”,不管是你什么背景派别,重要的是看实际表现。
中日首脑会晤时,有几个信息值得关注:一是胡锦涛主动披露麻生当选首相当天委托日本前驻俄大使给他捎来口信,表示高度重视中日关系;二是胡锦涛公开肯定麻生一贯高度重视对华关系,担任日本外相期间曾有积极贡献;三是温家宝对麻生以老朋友相称;四是温家宝赞赏麻生首相上任不久就调整紧张的国内日程来中国。看似不经意的寥寥几句,但是当着众记者面说出,明显有为麻生“洗清名誉”的意味,也正如麻生在竞选时的表白“大家好像都担心,我上台后会与中韩结仇。其实,这种忧虑是多余的”。
在北京的对话与庆贺中,麻生终于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对中日关系的定位和期待,“基本点”是,一、日中是永恒邻居、共赢关系,战略互惠关系;二、保持高层交往,加强沟通协调;三、完善日中经济高层对话机制;四、鼓励青少年交往,增进民间友好。五、扩大经济、技术合作,促进经济增长。这些与中方提出的“五点希望”是大体吻合的,即政治互信、经济对话、拓展合作、人文交流、区域合作。胡锦涛敲定了中日关系的关键词“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持续深入发展。”双方信息点综合起来,基本就是“后福田时代”中日关系的基调了。
尤其应看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日关系的“经济成分”今后将会加重,成为“经济外交”、“金融外交”。日本是具有克服经济危机经验的国家。中日两国要加强政策对话和协调,支持金融市场稳定。而目前日本经济疲软已经成为国民的心病,需要中国援手。中国已替换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中日两国建立的“战略互惠关系”上,麻生太郎添加了新的关键词——共同利益,但还是“福田航向”。
此间分析人士指出,在事关国家利益方面,麻生首相属于务实派。应该说,中日构筑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方向也没有改变。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确立的世代友好的大方向也不可逆转。麻生太郎表示继续推动中日关系,“将与中国领导人共同倾注全部的热情与智慧”。
无疑,当前中日关系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面临着新的重要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据透露,中日领导人此后还将在20国集团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东盟+中日韩峰会,以及中日韩三国峰会等多个场合会晤。人们期待着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和经济决策能力,能够为2008中日友好“飞跃之年”添上最精彩的一笔。
10月北京最美,中日关系秋光正好。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
|
![]() |
2025/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