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日本能不能逃过灭顶之灾?

源起华尔街次贷危机的金融动荡犹如海啸一般吞噬了美欧多家银行,在日本也引起了强烈震荡。

其实,日本人对这类金融风暴并不陌生。“泡沫经济”瓦解后,日本主要金融机构的坏账呆账总额一度高达70万亿日元,信用紧缩、银行惜贷的痼疾困惑日本十多年。1997年山一证券公司和北海道拓殖银行的相继倒闭堪称其巅峰。日本各家银行这些年来一直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其源盖缘由此。

一个月前,当美国的雷曼兄弟公司突然倒闭时,经济财务担当大臣与谢野馨曾表示雷曼事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犹如让蜜蜂蛰一下而已,不会对金融机构造成损伤。这番话不能说一点根据也没有。日本政府和企业大量持有美国国债,而公司债特别是信用等级较低的“次级债务”相对较少。日本金融机构贷给雷曼兄弟公司的贷款总额不超过2000亿日元。日本各大银行早已甩掉坏账呆账包袱,资金实力相对比较雄厚,从9月下旬以来纷纷对其美国同行出手抄底。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收购加州联合银行和摩根斯坦利公司;野村集团则拿下了雷曼兄弟公司的亚太地区的分支机构,……。1997年,美国曾经趁日本金融动荡压价收购,吞并了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等多家银行。日本如今总算是报了“一箭之仇”。

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早已导致西方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金融海啸骤然兴起,日本自然也无法隔岸观火,置身事外。

首先,日本股市的暴跌就是金融海啸最直接的冲击。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引爆了全球股市暴跌。日经指数从9月16日后持续下滑,10月8日跌穿1万日元大关,10月10日更跌至8276日元,回到4年10个月前的水准。股价下跌导致许多上市公司资产缩水、亏损扩大。大和生命保险公司就是因为负债2695亿日元而被迫申请破产,成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日本第一家破产的金融机构。日本投资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心理导致市场恐慌与日俱增。

其次,这场金融海啸造成的出口环境恶化势必加大景气后退的幅度。去年年底前后,日本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第14轮景气终于划上了句号。今年第二季度,日本的GDP环比下降0.6%,同比则下降2.4%。到8月份为止,日本的家计消费已连续6月减少,失业率达到4.21%,为两年来的最高纪录。随着美国债务锁链断裂,家庭破产增多,其国内消费将严重萎缩,势必给严重依赖对外出口特别是美国市场的日本经济带来重创,使景气后退幅度更大,复苏更难。

为避免金融海啸继续肆虐,导致全球范围的混乱,日本央行已与美联储(FRB)、欧洲央行(ECB)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采取联合行动,向市场注入美元。同时,日本还提出了与中韩两国就共同出资800亿美元、建立亚洲抗风险基金的建议。当务之急自然是避免日本经济的急剧滑坡。10月8日,众议院通过了麻生内阁提出的旨在给中小企业输血的补充预算案,随即参议院也给这项预算案开了“绿灯”。尽管朝野两大阵营在麻生走马上任后对抗色彩日益加重,但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谁也不想承担延误景气对策的政治责任。

问题是这些措施只能治表而不能治本,而金融海啸在其累积的全部能量释放之前是决不会风平浪静的。所以,对日本能不能逃过这场灭顶之灾,人们还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