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麻生太郎10月下旬访华已成定局,并将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亚欧首脑会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日前正式表态“欢迎麻生在方便的时候访华”。据日本媒体报道,为了此次“北京之旅”,麻生专门调整了国内政务活动时间表,并推迟了大选时间,可见麻生访华的诚意,参与亚欧峰会的迫切。
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的背景下,“麻生时代”中日关系是否会如福田时期“暖意融融”?在世界金融风暴的背景下,号称“拼打经济”的麻生将如何与中国领导人商讨共同对付金融危机,将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两个焦点问题。
鹰派人物麻生太郎出任日本首相后,中国网民的一项调查显示,60%以上者表示中日关系将会倒退,担心这位曾美化日本侵略历史的新首相“原形毕露”。
不可否认,麻生首相具有鹰派“血统”,但据此料定麻生内阁执政必然导致“中日关系倒退”,这种结论为时尚早。套用中国大陆对台湾政要的判断式“不管他过去属于哪个阵营,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只要主张一个中国,我们都可以谈。”
那么,我们来看看现在的麻生关于中日关系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在竞选首相过程中,他为自己“正名”:“大家好像都担心,我上台后会与中韩结仇。其实,这种忧虑是多余的。”并表态:“良好的中日关系是日本外交政策重要的一部分,中日友好不过是一种手段,共存共荣才是目的。”麻生内阁的另一名重要成员、外相中曾根弘文则在联合国会晤中国外长杨洁篪,据说双方探讨麻生近期访华的可能性。
应该说,近年来,中日两国通过领导人“破冰”、“融冰”、“迎春”和“暖春”之旅,确立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共同目标,两国关系重又回暖。麻生作为一名老练的政治家心知肚明,他代表政府的言行与往日是有所不同的,必须面对现实,以国家利益为重,顺应和延续中日关系不断回暖的潮流,才是明智的选项。
当今国际政经形势的变化,中日同为亚洲两大国,互有需要,互利双赢。一方面,在全球经济萧条之际,日本经济的疲软已经成为国民的心病,麻生内阁要尽力保护日本经济免受美国金融危机冲击,希望中国协助。而且,中日经济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大,中国已替换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在这种情况下,麻生要解决好日本的经济问题,就一定不能破坏中日关系。另一方面,前任首相福田的温和对华政策并没有在日本国内引发异议。因此,麻生“延续”福田政策具有可操作性,他并无冷却中日关系的迫切政治压力。中国总理温家宝祝贺麻生当选首相的贺电说,“发展长期稳定、睦邻友好的中日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这个“根本利益”就是政治需要,麻生也不会背离政坛“屁股决定大脑”的规律,对华政策应不出轨。
从麻生关于“中日友好不过是一种手段,共存共荣才是目的”的语境看,麻生内阁的对中国的政策很可能采取实用主义立场,与政治、安全关系相比,更重视经济关系。由于美国经济实力已经相对下沉,大环境迫使麻生重振日本经济的目光“回归亚洲”,“两条腿走路”,即一方面希望加强日本国内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谋求与中国经济合作。预计中日双方将进一步挖掘互补优势,培育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在节能环保、中小企业、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等四大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日本企业界将更加重视开拓中国市场。不过,由于麻生具有比较浓厚的国家主义意识,也不排除他的某些具体政策或言行导致中日双方摩擦的可能性。
一般分析,福田执政期间与中国签署了战略互惠文件,为两国国家关系定了位。未来的中日关系也会沿着这样的基本方向发展。从最近在东京举行的第四届“北京-东京”论坛看,在互惠的框架内,中日双方可望在世界金融危机中加强金融协调合作,共同应对和处置食品安全问题,通过防务交流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等实现“可持续安全”,不断积累和加强中日互信关系。
“麻生内阁”的具体作为,尚有待观察。但任何一位政治家不能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中国的崛起改变了日本独霸东亚的政经版图,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和平友好合作是双方唯一的选择。据悉,麻生首相访华期间,还将出席纪念《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庆典,再次表明将加强日中关系的姿态。而全球金融危机,客观上又为中日经济携手创造了新的契机。麻生首相与中国领导人的会晤将决定中日关系的真实走向,相信中日领导人能够用相当的政治智慧,将中日互惠战略关系推向新的水平。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3/5 |
|
![]() |
2025/2/19 |
|
![]() |
2025/2/18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