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意义上,人的管理,可以说实质上就是欲望的管理。人们通过管理欲望来实现欲望的释放与管束。释放欲望,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破坏力,强大人的生命力。其结果是,欲望的满足可以给人带来幸福感,欲望的不满则会给人带来痛苦。通常于个体而言,欲望的满足往往是暂时的,而痛苦却是经常的,正所谓“人生如意之事不常有,不如意事常八九”吧。但因由欲望的创造力与破坏力共存之强大,因此,欲望往往又是需要管束的。
事实上,出于各种目的,人类也一直在寻找管束欲望的方法,在这个寻找过程中,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智者们千百年来,可谓是殚精竭智,贡献出了无穷的智慧,其中一些幸运的大师的思想就形成了宗教,并使其成为了约束人的欲望的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其中凡有生命力的宗教,无不在成功地约束着人的各种欲望。也由此,在世界宗教发展的漫漫历史进程中,渐渐的,宗教徒们心中就都有了一个自己的神龛。因宗教之不同,当然人们心目中龛中的“神”也是不同的。美国虽然有各种宗教存在,但归根结底,大多数美国人心目中的神,还是那个上帝。我们的邻居日本,虽然以其擅长的组合加工能力早就把神、佛、儒糅合在一起弄得日本人似乎什么都信又似乎什么都不信,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的“神道教”才是日本人心目中最正宗的宗教,“天照大神”才是他们心中永远的“主”。至于中国,千古一统,似乎佛教在大多数国人心目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道教虽然式微,但由于它是中国最早的原始宗教之一,因此,奉其为正统者也不在少数。但除去这两者,真正在中国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还是非宗教的儒家思想,也正因为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所以,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中国人心中的神龛一直以来是没有一个具体的“神”的。不过,中国人的神龛却并不空,它的里面装着“仁、义、礼、智、信”等圣人之教,因此,也应该算是中国人的“理之神”吧。它与世界各国其他民族的神一样,起着约束国人的欲望之作用。
欲望的约束,使人的道德升华,当约束欲望的价值观成为个人与社会的普遍价值时,约束自己欲望的人就会从内心产生一种极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这种成就感和幸福感又会成为驱动人行善的动力,不断地影响着自己及周边的人,从而,慢慢形成一个宗教圈或类似于宗教圈的美好社会环境,其有意义的影响之一就是,通过这样一种良性循环,使得人类渐渐成为了一种具有普遍宗教约束性的良性动物。
当然,这只是指通过约束欲望,使人们的价值观成为个人与社会的普遍价值情况下的相安无事,而一旦当现实的得失与精神价值出现巨大落差时,修为未达上乘的大多数中国宗教民众(包括普通民众)就会出现对精神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困惑乃至怀疑。比如,信奉儒家“理之神”的国人不明白,孔子虽然说,伯夷、叔齐“求仁得仁,其向怨乎”,但从“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道理来讲,像伯夷、叔齐这样一生“积仁”的二位老兄却最终饿死,而盗跖无恶不作却能寿终正寝,印证了“好人无长寿,恶人活千年”同样是千古传下来的经验之谈的正确性。由当今社会现状来看,这种落差则更大,兢兢业业老老实实做事的儒家后代们,虽说不上生活艰辛,但也绝对是过得平平常常。而奸商贪官却个个都是脑满肠肥飞黄腾达。面对这些价值与得失、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国人彻底困惑了,彷徨了。在这一点上,美国人则很聪明,在胸前虔诚地画着十字的同时,连买带抢外加骗地大把捞着整个世界,完美地处理了欲望和精神、现实与理想的关系。日本人则更绝,把神、佛、十字架以及中国的儒家“理之神”统统地请回家,以日本人特有的韧劲儿,那是修炼的白日里个个都如苦行僧,但夜晚一到,却让欲望大放异彩,彻底如佛门弟子者,甚至在佛前娶妻生子纵酒泡妞,精神与现实之泾渭分明,直如小葱拌豆腐般,直直羡煞个中国人。
中国虽然自古就有玉皇大帝、如来佛祖、观音菩萨以及众多道家神仙高高在上,同时又有几千年的儒家“仁义礼智信”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但自“无神论”发扬光大后,又碰上了打开国门与世界对比后的巨大反差之影响,现今的国人对现实之崇尚,对精神之藐视,已至于为了现实利益而什么精神、宗教、修养皆可抛至地步。美国人、日本人现实,但在表面上却还在维系着一个文明的和谐社会,而我们亮给世界的却是诸多的龌龊和不文明,缺乏精神修养。从历史发展规律来看,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人类总是会在释放欲望与管束欲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当然,如果完全用精神的标准来建造一个价值理想国,社会将丧失活力,走向衰亡或极端。如果完全用实用主义的标准,以绝对的利益得失作为发展之准绳,社会即使在短期里得以发展,最终也必将陷入物欲横流、人心不古之境地,这正如今天之缺乏精神修养而又急急惶惶于拼命发财之中国。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3/5 |
|
![]() |
2025/2/19 |
|
![]() |
2025/2/18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